一渠绕群山,精神撼天下。
千百年来,林县(今河南安阳林州市)一直被严重的干旱缺水所困扰。20世纪60年代,林县儿女为了治水,靠一锤一钎一双手,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胆魄和勇气苦干10个春秋,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斩断1250个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号称“世界第八奇迹”人工天河——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锻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修建红旗渠,耗时10年,耗资7000多万元。7000多万元,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而当时林县整个县的财政收入只有240多万。什么样的力量促使林县县委做出这样具有如此胆识和魄力的决定?没有钱买石灰,就自建石灰厂,没有钱买炸药,就自制土炸药。红旗渠工程所有的账目没有一毛钱差错,所有的党员干部没有一个人因贪腐而倒下。这是一条在国家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经济最困难的时期,没有重型机械,没有精密仪器,仅凭简单而原始的测量工具,用石头砌起来的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修渠10年,红旗渠工地上涌现出了许多不怕流血牺牲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81名同志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就有年轻的红旗渠设计师吴祖太。
大渠不成不还乡——立志报国、勇于担当
吴祖太,1933年生于黄河故道的河南省原阳县白庙村。因家乡闹灾荒,7岁的他便随父母到郑州讨饭,靠卖水维持生活。郑州解放后,吴祖太上了学,还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0年,他考入郑州工业职业学校水利科,后来水利科并入位于开封的黄河水利专科学校。当时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兼任该校校长。1952年10月,王化云陪同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吴祖太正在学校学习。1953年,吴祖太毕业后分配到新乡专署水利局工作(按照当时的行政区划,安阳和林县都属于新乡专署管辖)。1954年10月,水利部专家测绘《漳河沿河高程示意图》,吴祖太就参与其中,并邂逅当年5月刚上任的林县县委书记杨贵。看着杨贵盼水、求水的焦虑和林县滴水贵如油的现状,让学水利的吴祖太心中一颤,萌发了到太行山帮林县人民找水的念头。1958年,党号召机关青年干部“上山下乡”到基层、到生产第一线接受锻炼。他主动要求到林县工作,一头扎进了太行山的水利一线,成为林县少有的科班出身的水利工程技术员。
吴祖太初到林县时,在南谷洞水库建设工地工作,是工地上最忙的一个人。他是家里的独子,母亲几次催促他举行婚礼。他一推再推,直到1959年农历正月初一,才和小他5岁的淇县小学教师薄慧贞举行了简单的婚礼。而当年农历正月初五,吴祖太就出现在南谷洞水库建设工地。但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结婚后仅仅100多个日子,爱人慧贞为了救过铁道的小学生不幸牺牲,年仅21岁。震惊、愧疚、痛苦……守着妻子的遗体,吴祖太坐了一天一夜,满脸泪水,一言不发,滴水未进。虽痛失妻子,吴祖太心中却想着引漳入林工程(后改名为红旗渠)的事更大更急,就与家人商量:“先把慧贞安葬在淇县吧,等我忙完手头的事,再把她接回原阳老家。”
回到林县,吴祖太还是病倒了。住在一个老乡家里,大家不知道说什么来安慰他。老乡家有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叫妞妞。一天,吴祖太躺在床上,妞妞拿着两个煮熟的鸡蛋让他吃,吴祖太不吃。妞妞说,娘跟俺说了,这是给“宝贝”吃的。吴祖太坐了起来,说谁是“宝贝”呀?妞妞说,俺是娘的“宝贝”,你是大伙的“宝贝”。你要是好不了,俺的大渠就修不成了。吴祖太听后说:“妞妞,放心吧,叔叔一定会把大渠给你修成的。”
身体稍一好转,吴祖太强忍内心失妻的悲痛,就又奔忙在勘测一线,风餐露宿,席地幕天。“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修不成大渠不还乡!”这是参加修建红旗渠民工们写在渠道崖壁上的豪迈誓言,也是吴祖太精神的真实写照。
脚踏九龙十八弯——实干苦干、勇于创新
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人们肚子都吃不饱,勘测设备落后,“引漳入林”测绘处处充满挑战,危险如影随形。一次雨后,吴祖太测绘队来到一处悬崖,临崖向下俯视找点。吴祖太脚下一滑,就要掉下去的一刹那,他下意识抓住了悬崖边上一棵带刺的棘针树,队友们慌忙伸手把他拉了上来才避免了坠入深渊。看着扎满棘针的手上直渗鲜血,队友们满脸心疼,吴祖太却笑着自嘲说“自己命大”。这次惊险后,吴祖太测绘队以后出征凡遇悬崖作业,就会多带一盘安全绳。悬绳下崭,游荡定线,是吴祖太测绘队早期的发明。
就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吴祖太和其他技术人员一起,不畏艰险,跨过九龙十八弯,饿了啃几口干馍块,渴了喝点儿山涧水,实地勘测,并翻阅大量资料,精心设计,终于绘制出了引漳入林设计蓝图。凭这张蓝图,林县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发出了动员令。1960年2月,总长70.6公里的红旗渠总干渠开建,吴祖太成为红旗渠工程技术设计的奠基人。
红旗渠要通过山崖河涧,地形地貌十分复杂。吴祖太作为唯一“科班出身”的技术骨干,大胆创新攻克难关,创造了许多水利史上的奇迹。
如青年洞一段原拟绕山挖明渠,那样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经过反复考虑比较,吴祖太改进设计方案,采用凿隧洞的方式,让渠道通过天险绝壁。在总干渠跨越浊河的地方,他拜访附近山村的老人,掌握河道地质基础和水文资料后,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科学地设计出“空心坝”,让渠水从坝心通过,河水从坝顶溢流,解决了渠水与河水交叉的矛盾。
在山西平顺县王家庄隧道,卵石淤土掺杂多变易坍塌,为了保证通水后渠道和王家庄村的安全,吴祖太颇费心血,最后将原来设计的单孔“口子洞”改成了双孔“鼻子洞”,这样,就缩小了隧洞跨度和断面,能够确保隧洞更加坚固。同时,在王家庄村村西距村150米处的渠道上设计了泄水闸,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及时将渠水排入漳河。
“渠首源”“双孔洞”“青年洞”“空心坝”……这些水利杰作,现在已被全国人民所熟知。工程无法复制,但吴祖太不畏艰难、苦干实干、勇于创新、尊重科学的水利精神历久弥新。
献身天河红渠赞——无畏艰险、无惧牺牲
谁也想不到,一场塌方意外,让吴祖太的水利事业戛然而止。
1960年3月28日下午收工时,曾在隧洞内施工的民工们出来后说隧洞内的土壁出现了裂缝。吴祖太很是放心不下,顾不上吃饭,就同林县姚村公社卫生院院长李茂德一同到隧洞内检查,不幸洞顶坍塌,被夺去了年轻的生命,年仅27岁。
吴祖太牺牲的噩耗传开,人们为之痛哭,当时的林县县委在工地工程指挥部为吴祖太隆重举行了追悼大会,沉痛悼念这位为红旗渠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水利工程技术人员,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噩耗传到家乡,原阳县委县政府及社会各界群众为吴祖太特别举行了一场追悼大会,追念他作为黄河好儿女、献身红旗渠的高尚品质。1966年,吴祖太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如今,在红旗渠纪念馆的山碑墙上,刻着当年为修建红旗渠献身的81位英雄的名字,而第一位就是吴祖太。红旗渠纪念馆里也挂着他的照片,供人们瞻仰。吴祖太烈士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作为黄河儿女献身水利事业的光辉事迹将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