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濮阳黄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黄河是濮阳市最主要的过境河流,水资源丰富,河道多年平均径流量344.30亿立方米,黄河流经濮阳市河道长度167.5千米,辖区流域面积2278平方公里,约占濮阳市总面积的51%。
濮阳市黄河滩区面积443平方千米,以自然地理特征和修建的工程为界,分为10个自然滩区,滩区耕地面积46.33万亩,涉及濮阳县、范县、台前3个县的22个乡(镇,办事处),近年来通过移民搬迁,黄河滩区常住人口已经大幅减少,目前,黄河滩区内有村庄的乡镇12个,行政村212个,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滩区内常住人口12.8万人。临黄大堤至北金堤之间为北金堤滞洪区,设计有效蓄滞洪水量20亿立方米,滞洪区面积1699平方千米,涉及濮阳县、范县、台前县、开发区的45个乡镇1600个村庄,常住人口131.71万人,耕地面积165.08万亩。
经过近年来的积极工作,濮阳黄河保护治理工作得到了长足进展,但是目前仍存在部分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受到制约。受《蓄滞洪区安全与建设指导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现行法规、办法限制,滞洪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产业发展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工业和服务业相对滞后,且高标准农田和农业基础设施项目不能在滞洪区内实施。
二是影响滩区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危险因素多。1998年以来,国家加大了滩区安全建设投资,改善避洪及交通条件。但由于濮阳滩区面积大,人口多,迁安避洪任务繁重,现有避水工程建设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标准低,目前黄河滩区修建有避水村台212个,但达到黄河下游二十年一遇洪水超高一米标准的村台仅为64个,滩区内共修建撤退道路67条,长度239.2公里,经过自然侵蚀及人为破坏,部分工程不复存在,一些避水工程损坏严重,且仅能满足部分群众的临时避洪和撤迁转移。
三是引黄利用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濮阳多年平均降雨量仅有五六百毫米,属比较干旱地区,水资源将成为我市发展的最重要制约因素之一。黄河作为最大的过境河流,河道长,水资源丰富,但目前我市在对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还存在引黄调蓄设施不配套,调蓄能力严重不足,渠系淤积严重等问题,如由于黄河调水调沙,渠首引水出现困难,提水流量不能满足设计流量,存在着守着黄河用不上黄河水的现象。
为进一步做好黄河保护治理工作,建议:
一是进一步完善滩区和滞洪区管理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以及《河南省黄河防汛条例》等治黄法律要求,进一步加强省级财政对黄河治理的资金投入,深入实施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完善滞蓄洪区的管理工作机制,保障黄河滩区和北金堤滞洪区内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北金堤蓄滞洪区高质量发展。
二是做好沿黄居民安全保障。统一制定滞洪区避洪工程建设规划,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避洪工程修建标准,完善配套避水工程,加强后期维修养护经费的投入和管理,增加撤退道路,配备足额的迁移船只和救生器材,满足滞洪区内群众的撤退需要。按照滩区安全实际制作黄河防洪避险宣传标语、警示标牌,示范性电子围栏等,全面提升洪水期间公众防洪避险能力,确保人身安全。
三是进一步做好引黄灌区配套工程建设。按照《河南省省级水利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加强引黄水费补助资金管理;加快老化设施的更新和改造,提升灌区输水、配水效率和灌排保证率,进一步完善灌溉系统,特别是修建完善斗渠、毛渠;加强科技创新,积极探索黄河沉沙利用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