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黄河地表水实时精准调度的提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水资源量就这么多,搞生态建设要用水,发展经济、吃饭过日子也离不开水,不能把水当作无限供给的资源。“有多少汤泡多少馍”。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
黄河流域年径流量只占全国2%,承担着占全国15%耕地面积、12%人口、几十座大中城市和能源基地的供水任务,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同时还存在农业用水比例过大,用水效率不高等问题,这需要流域上下齐心协力、久久为功、逐步解决。对黄河水利实时精准调度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短平快”措施之一。
国务院1987年分水方案规定,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580亿立方米,分配给流域各省区370亿立方米用于河道外经济社会用水,210亿立方米为河道内生态用水。多年来,黄河水利委员会精心调度,基本满足了流域用水的需求,也基本符合国务院分水方案。2003年至2022年,20年平均黄河地表水供水量为381亿立方米(耗水约310亿立方米),入海水量210亿立方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为:
一是年度分水时,主要依据流域内水库当时蓄水量、未来来水预报进行分配,预报和实际有差异在所难免,由于缺乏实时滚动调整机制,造成部分年份入海水量过大,如2021年入海水量达到441亿立方米(见下图);同时审计也指出,有的省区分水用不完,有的省区不够用。另外,流域内违背水资源刚性约束要求,擅自取水、超量取水、粗放用水等问题十分突出。
二是随着上游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力度加大,黄河沙量已经大幅度减少,约为原来的10%,即减少约90%,冲沙入海水量是否还需要210亿立方米,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是八七分水方案没有分配河道外生态用水,在新形势、新要求下,乌梁素海等湖泊、“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等都有生态用水需求,但无明确的来源。
为此,建议:
一是国家层面建立并执行水量调度动态调整和实时精准调度机制,根据实际来水情况,实施滚动修订月度水调计划,水调期结束修正年度分水方案并将其作为考核、检查等依据。鼓励省区间、用水户间开展年内水权交易,增加流域水资源保障能力并尽可能较少违规取用水问题的发生。若来水较丰,临时调增生态分水指标,用于重要湖泊、生态治理等项目补水,或引水入低洼地、沙漠等,补充地下水或生态用水。
二是结合黄河来沙减少约90%的实际,研究冲沙入海水量的最低限值。最低限值应充分考虑河道生态水量、河口压咸水量及河道冲沙水量等,河道冲沙应结合洪水过程,全河上下游统一进行。调剂除的水量可以补充流域内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不足,使黄河流域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支撑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