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河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提案
近年来,河南省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包括黄河水质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整体提升、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等。自2020年以来,黄河干流连续三年保持Ⅱ类水质,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流域水环境质量整体改善,劣V类水质断面稳定消除,2022年Ⅰ~Ⅲ类水质断面占比88.6%;累计创建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6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7个省级生态县,14个县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还加强了生态廊道建设,保障了黄河右岸全线贯通,建成了沿黄1268公里复合型生态廊道。同时,河南省还完善了分类防范措施和应急响应机制,确保了饮用水源地达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未发生重特大生态环境安全事故。这些成果是河南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重要实践和贡献。
虽然河南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黄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导致保护区与民居之间存在冲突。其次,流域管理效能有待提升,部分河流断面仍存在超标现象。此外,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困难,缺乏技术人员和经费保障。最后,黄河滩区畜禽养殖场存在污染问题,严重威胁水体和土壤质量。
一、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和《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持续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加强生态保护带建设,提升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健全黄河防汛应急体系,因地制宜抓好滩区防护,深入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国家节水型城市和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创建,确保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二、加强南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区域协同联动,提升一体化保护水平。加强伏牛山生态涵养区建设,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大主要河流源头保护力度,全面推行林长制,高标准实施国土绿化行动,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开展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历史遗留矿山和尾矿库治理修复,积极创建绿色矿山。探索建立生态资产与生态产品核算指标体系,完善目录清单和数据库,探索开展南部四县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GEP) 核算。
三、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严格落实“六控”措施,加强臭氧治理和重污染天气管控,确保主要空气质量指标持续向好。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强水质水量监管和水生态安全保护,加大对造成黄河水生态污染机构的处罚力度。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抓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黑臭水体治理,削减河湖污染源,持续涵养良好水生态。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为重点,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改善士壤环境质量。
四、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高质量制定市级碳达峰实施方案,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发展。实施森林固碳增汇行动,推进林草湿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探索完善碳排放权交易、排污许可、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生态保护补偿、生态损害赔偿等机制,不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
五、深化提升流域污染防控体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合理划定重点监控区,严格生态环境准入。实现工业集聚化、化工入园化以及污水处理集中收集处理,实现工业企业全流程污染治理。强化再生水循环利用,积极开展以人工湿地和湿地修复为重点的生态修复建设。优化野外台站布局,提升生态监测能力,形成功能完备、运行良好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