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州花园口到兰考东坝头,从孟州黄河苑到台前影堂险工,沿着黄河大堤一路行走,一个个承载着黄河精神的工程展现在眼前,一座座镌刻着文化印记的场馆吸引着目光……近年来,河南河务局充分发挥独特的治河文化禀赋,围绕沿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聚焦打造文化工程、文化场馆、文化产品,河南黄河文化建设焕发别样光彩。
文化展厅
东坝头黄河治理展览馆
灵动创新 贴近群众生活
标准化堤防科普文化广场
近年来,河南河务局加快推进治河工程与黄河文化深度融合,精心打造标准化堤防科普文化广场等23处文化阵地和10处研学实践基地。同时,深入挖掘黄河文化中的廉洁基因,打造郑州郑工堵口廉洁文化广场、新乡原阳栗毓美纪事广场等一批廉洁文化阵地。这些研学片区、展示点串珠成链,访客接待量持续攀升,黄河元素已然成为河南“文旅热”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黄河文化千里研学之旅”启动仪式暨黄河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
4月2日,对于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的学生来说,是充满惊喜与收获的一天。当天,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河南河务局共同打造的“黄河文化千里研学之旅”启动仪式暨黄河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在他的学校举行。漫步在由15条连廊组成的黄河文化长廊,微风轻拂,“黄河基本情况”“黄河历史沿革”等专栏依次排开,耳边仿佛传来黄河奔腾的声音。
这次活动不仅将校园变成了移动的黄河博物馆,更在学生们的心中种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现在每天走在校园里,都能感受到黄河之美,这让我对黄河文化充满了好奇和热爱。”参观的学生们感叹道。
融合发展 营造浓郁氛围
“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工作经验介绍被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刊登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简报(第26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学习。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代表着“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的建设成果得以全方位、深层次地彰显,品牌示范效应日益凸显。
新乡栗毓美纪事广场
在兰考东坝头险工,来往游客正沉浸在独特的文化氛围中。具有百年历史的东坝头险工,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静静诉说着黄河“最后一弯”的巨变。在这里,既可以感受明清故道的历史沧桑,又可以欣赏现行河道的波澜壮阔;既能体会现代防洪工程体系的震撼,又能感受浓郁的黄河法治文化氛围。
东坝头普法教育基地
据兰考河务局工作人员介绍,依托黄河防洪工程、绿色生态廊道,结合铜瓦厢决口大改道遗址、兰坝铁路支线、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亭等文化资源,兰考河务局将红色记忆、黄河文化和法治元素有机融合,成功打造了“一园”“一馆”“一广场”“十二景观”。如今的东坝头险工,集综合性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示范基地、焦裕禄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等功能于一身,吸引人们纷至沓来,感受文化魅力。
东坝头险工的文化体验,是“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建设成果的生动见证。近年来,河南河务局按照“一市一特色、一县一品牌”总要求,强化与沿黄有关政府及部门共商、共建、共享,建成覆盖沿黄8个省辖市、4个直管县(市)的“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成为全国最早以带状形式呈现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黄河左岸零公里堤防文化长廊
随着“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将在领略黄河魅力的同时,接受法治文化的洗礼。截至目前,“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示范基地已达43个,在全省起到了积极的法治教育示范带动作用。
延续传承 讲好黄河故事
黄河文化深厚的底蕴,涵养出“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秉承黄河精神,河南黄河儿女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续写新时代的黄河故事。
为更好地传承、弘扬和发展水利遗产,河南河务局全面开展重要水利遗产普查,对河南黄河沿线重要水利遗产现存数量、分布情况、保存使用等信息进行摸底调查,最终完成普查成果234项。
黄河号子排练场景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加强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力度,进一步规范国家级非遗项目“黄河号子”队伍建设。在黄河埽工传统抢险技术成功申报市级非遗项目基础上,正在加快推进省级非遗申报各项工作,让传统治河技艺薪火相传,焕发出新的活力。
黄河文化精品书籍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特别是治理黄河的历史、智慧和精神”,作为主要参编单位开展省政协重点项目《黄河记忆》专题史料征编,完成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黄河流域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研究”研究课题,成为全国水利行业和河南省唯一一项入选课题。相继出版《幸福黄河研析与河南实践》《河南黄河之最》《河南黄河史》等精品书籍10部,《河南黄河之最》获“豫版好书”“河南省优秀科普奖”“黄委科学普及奖”等奖项,河南黄河文化丛书日臻丰富、洋洋大观。
课题研究成果
乘着新时代的文化春风,河南治黄儿女从厚重的黄河文化中萃取精华,从伟大的黄河精神中汲取力量,奋力书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答卷。(刘君瑜 李锟)
责任编辑:康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