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黄河干部学校根据省局工作部署,响应河南省委、省政府号召,主动利用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绿色发展等资源,赓续黄河文化精神,讲好“黄河故事”,传播“黄河声音”,充分发挥黄委地缘优势、系统优势,全力打造以黄河文明、黄河文化为“纲”,以黄河干流为“线”,以沿黄标志性项目为“点”,以黄河流域文化资源为“面”的“纲、线、点、面”教学架构,扎实开展水利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在黄河干部学校落实落地。
强化阵地宣传 营造浓郁氛围
强化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近年来,校党总支带领全体职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掀起学习研讨热潮,党总支理论学习组以上率下“学研、笃行”,坚持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班子带头学,全体党员跟进学,全体群众参与的学习研讨的大氛围,为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筑牢思想根基。
加强阵地建设,强化宣传引导。在培训楼走廊两边设有水利高质量发展、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等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标语,在“职工教育培训考试竞赛一体化平台”上设立青年理论学习专栏、党支部学习专栏等,为职工学习提供平台和阵地。
打造黄河特色课程体系 讲好黄河故事
主动担当作为,把“黄河故事”讲得更精彩、更生动。宣贯好70多年来人民治黄成果,特别是传承弘扬好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传播黄河好声音。2019年11月,学校成立了教研团队,全力打造以黄河文明、黄河文化为“纲”,以黄河干流为“线”,以沿黄标志性项目为“点”,以黄河流域文化资源为“面”的“纲、线、点、面”现场教学架构,积极研究开发多套具有黄河特色的套餐课程,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打牢基础。目前,开发完成《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走进黄河》《聆听黄河》《黄河文化与黄河精神》《流域及河流生态文明与可持续保护》《黄河变迁与治黄思路演变》《黄河下游滩区治理与生态再造》《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新时代凝聚黄河精神力量》等课件。
打造具有黄河特色的多套教学线路。开发了3条黄河文化千里研学精品线路,可根据培训时长选择1—5天现场教学线路。上报《黄河水文化研学系列精品课》《黄河文化研学基地布局及可持续发展研究》2个项目,进一步推进黄河文化研学系列课程项目开展。
依托资源共享 提升整体实力
按照“138”培训区域扩展计划,以资源共享为原则,在黄河干流沿线具有标志性的工程设立分校、教学点、观摩点、现场教学基地。截至目前,共设置2个教学基地、38处现场教学基地。
依照“讲给谁?谁来讲?讲什么?”,编写讲解词,打造讲好“黄河故事”的讲解团队,探索特色体验式课程,完善现场教学课程体系(每个基地明确讲解主题),已完成现场教学课程9个。
深耕教学研究工作,实现教育培训提质增效。为打造“四个一流”(一流的专业培训机构;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课程设计;一流的培训效果),立足实际,按照“四用”原则,围绕教育培训主业,打造六个工作团队(“班主任团队”“教研团队”“科技创新团队”“讲师团队”“讲解员团队”“拓展培训师团队”),加快建设高素质教育培训队伍。
实施“互联网+”战略,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自主开发了“职工教育培训考试竞赛一体化平台”,完成了全国水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持续完善“师资库”水利企业“三类人员”无纸化考试训练题库、“随堂测试题库”“音像资源库”的“四库”建设。打造专用“直录播间”,承接了30多个线上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整体谋划 持续推动黄河干部学校整体建设
整体谋划,科学布局。2022年12月,在中央国家机关培训疗养机构改革中,河南河务局干部学校作为水利部唯一一家培训机构保留正式批复。考虑未来发展,学校在现有培训条件基础上,设想规划一处新校区,以满足承接水利部机关、七大流域和地方水利部门的培训班次的需求。经过多方调研和实地考察,最终规划拟在郑州市惠济区文化路与黄河南岸大堤交汇处东南角规划新校区。新校区的建设有利于打造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引导性的水利行业教育培训平台,更有利于落实国家“江河战略”的宣贯,发挥教育培训积极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五年来,黄河干部学校履职尽责勇担当,笃行实干践初心,深耕细作,精进臻善。展望未来,黄河干部学校将坚持“立足黄河、突出专业,依托水利、服务社会”的办学方向,紧紧围绕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大力提升教育培训能力,全面展现水利教育培训新形象,为水利干部职工培训提供有力保障。(张悦 高晓慧)
责任编辑:康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