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黄河“愚公”

河南黄河网 http://hnb.yrcc.gov.cn 时间:2023-10-13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2023年3月8日,我参加开封河务局庆“三八”愚公精神学习教育活动,在王屋山阳台宫的壁画上,看到了这段熟悉的文字。这段文字出自《愚公移山》。

作为《列子》中一篇最著名的寓言故事,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以《愚公移山》为题作了闭幕词,引用这个故事鼓励全党树立信心,坚持奋斗,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挖掉压在头上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争取革命胜利。两千多年过去了,《愚公移山》的故事依然广为流传,至今还鼓舞着众多的年轻人遇到困难不逃避,以坚定的信心和毅力攻克难关,取得胜利。在我的身边,众多的黄河职工,更是在工作中把愚公移山精神发扬光大,成为新时代的黄河“愚公”。

2003年,我到开封河务局工作的第一年,就遇到了严重的异常天气——“华西秋雨”。8月底至10月初,黄河流域阴雨连绵,受黄河中游持续洪水影响,黄河下游干流水位、流量居高不下,自8月29日至10月31日,先后产生了多次持续的洪水过程,开封河务局多处工程靠河、险情不断。特别是蔡集控导工程上首畸形河势越来越严重,滩岸坍塌加剧。9月18日凌晨,主河道向南冲刷滚动,群众修的渠堤与蔡集控导工程28坝上跨角的连接处发生溃口,水流从蔡集控导工程35坝上首漫过,兰考北滩进水,河水漫滩,兰考谷营滩区16个行政村和山东境内几十个村庄被淹,兰考黄河大堤9.35公里偎水。险情就是命令,接到险情报告后,各级河务部门立即行动组织抢险专家和队员赶赴一线开展抢险。同时,省、市行政首长亲临一线指挥,驻汴部队集结支援……广大党政军民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灾害,迅速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人与洪水的大决战。

当时的我在办公室负责宣传工作,参加工作时间不长,还没有经历过大洪水,跃跃欲试想到抢险一线去当一名“战地记者”。然而,我却作为后勤保障人员,在机关留守、值班,每天通过电话上传下达有关消息,在电波中、在一份份传真中获取一线情况,心里难免有一丝不甘。10月16日,从蔡集控导传回第一批照片,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了抢险的严酷。照片中,穿着雨衣依然浑身湿透的同事、雨衣帽子被大风吹落依然用对讲机指挥抢险的局长、在河水中奔跑的抢险战士、腰间系着彩条布抛铅丝笼的抢险队员……一张张我熟悉的、陌生的脸庞,每张照片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波涛汹涌的黄河和泥泞的坝顶道路。照片无声胜有声,翻看着一张张的照片,我的耳边似乎听到了呼啸的风声、奔腾的浪声、急促的雨声和所有声音都压不住的高昂的号子声。

10月20日,我终于有机会跟随着又一批抢险专家登上了蔡集控导。在冲锋艇上,远远就看到蔡集控导上红旗飘扬,阳光下的迷彩服分外耀眼。踏上蔡集控导后,大家迅速投入工作,我也在打了声招呼后,拿着相机,沿着几道坝开始拍照工作。这边,一个班的战士刚刚换岗下来,累得靠着一根钢管就睡着了;那边几名抢险专家席地而坐讨论抢险方案;一队战士列队跑过,嘴里喊着气势磅礴的口号;远远看见抢险队员整齐的唱着黄河号子,又捆好了一个铅丝笼……我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一幕幕感人瞬间的同时,深切感受到了不畏环境艰苦、毅力坚强、奋斗不息、人定胜天的精神。

10月28日24时,决口合龙。11月14日,口门不再进水,蔡集控导险情得到完全控制,在经过50多天的奋战后,蔡集抢险取得了全面胜利。

在全体开封黄河职工都松了一口气,准备好好休息一下过新年时,又一项艰巨的任务下达了。2004年元旦刚过,开封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堤防建设总长度78.86公里全线同时开工,包括放淤固堤、险工改建、堤顶硬化、新堤修筑、防浪林生态林种植等项目。压力巨大、困难重重,然而对于顽强的开封治黄职工来说,压力、困难更加激发出了他们旺盛的斗志和决战必胜的信心! 2004年春节前夕,开封河务局的全体干部职工在冰天雪地中,拉开了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的序幕。

俗话说,好事多磨。正当开封河务局全体干部职工以满腔的热情、忘我的精神投身到工程建设中时,沿黄的一些群众却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拦截施工设备、阻挠干扰施工的现象时有发生,给标准化堤防建设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很大阻力。对于这些“钉子户”造成的不和谐音符,开封河务局领导分工负责各包一段,在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下,深入到“钉子户”家中,解法律、讲政策、宣法规、说条款,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这样,一个、两个、三个……多少个不眠之夜过去了,嗓子说哑了,眼睛熬红了,群众的思想工作终于做通了。6月30日,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为开封标准化堤防建设全力向前推进奠定了基础。

2004年7、8月份,正当工程施工进入高潮阶段时,天公却不作美,兰考境内遭遇到多年未见的持续降雨,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开封河务局党组一班人焦急万分,但他们没有裹足不前,而是召集各方人员出主意、想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个非常规措施被提了出来:土壤含水量大无法修筑新堤,就调集施工机械挖沟渗水、提灌排水、翻晒土壤,调整土场。取土场地调整后,职工们克服大面积积水无法铺设泥浆泵管道的困难,用三角架和浮筒在深达两米多深的积水上架设泥浆管,最长的达到了600多米。有道是变则通、通则达,“老天”的雨水干扰没能战胜治黄职工的智慧,非常规措施的采取,为工程的按时完成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2004年10月底,工程施工进入高潮,在零下十几度的大堤上,所有参加施工的职工,顶着呼啸的北风,一干就是大半天,不分白天和黑夜,他们无怨无悔地付出,直到工程最后完工。风雨摧不垮、重担压不弯的开封黄河人为了沿黄人民的安居乐业,演绎了一曲令人荡气回肠、终生难忘的奉献之歌,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描绘了一幅浓墨重彩的美丽画卷。如今转眼二十年来,每每看到帮宽后的巍峨蜿蜒、绿树浓荫下的黄河大堤,就不由想到,他们用血肉之躯、拼搏的精神、身体力行亲身体验了“愚公”精神。

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传统一直在传承,不言放弃、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当代治黄职工身上得以弘扬。2021年,在时隔18年之后,黄河中下游又一次遭遇“华西秋雨”,受持续强降雨影响,9月下旬以后,黄河干流出现3次编号洪水,中下游多座水库超汛限水位,小浪底水库超过历史最高运行水位270米20多天。在这场历史罕见的秋汛中,开封河务局全体干部职工紧紧围绕 “不死人、不漫滩、不跑坝”的防御目标,实施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的防汛岗位责任制和“四固定一协调”领导模式,除在机关维持正常信息传达、工作运转人员外,所有人员全部下沉一线,参与巡坝查险和抢险工作。他们分班次每天24小时不停奔波在工程一线,天晴一身土,下雨一身泥。在短短的一个多月中,开封黄河人经历了酷暑、寒风、暴雨,取得了抗洪胜利,也经受了真正黄河精神的洗礼。

还记得当时,因为每天来来回回在大坝上巡逻,一棵小树引起了我们大家普遍关心和关注,甚至成为我们每天话题的焦点。一棵扎根于黑下延控导11坝的坝坡上,屹立于坝裆间,经受着洪水旋涡侵袭,抵御着狂风暴雨考验,一直在大河中坚守的小柳树。它不止一次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中,它每天都被大家“聚焦”着。它的坚守就是默默地告诉我们的抢险队员,这里的坝根仍安然无恙,这座坝的安全仍由它守护着。我们称它为“柳坚强”。这棵柳树就是秋汛战中治黄人的缩影:放弃休假、放弃节假日、放弃与家人的团聚,坚守岗位夜以继日、守堤尽责、迎难而上、背水一战,护百姓平安,守黄河安澜。

与2003年相比,相同的时间段,相似的天气条件,不同的是2021年秋汛的洪水量更大。这一次,一批年轻的治黄职工挺身而出,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以不畏艰险、持之以恒的精神,冲锋在一线、坚守在前沿。全体治黄人以坚强的意志和无私的精神,确保黄河安澜,守护一方平安。愚公精神在新一代治黄人身上焕发了新的青春活力。

迎风破浪、砥砺前行是新时代黄河人的使命;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是新时代黄河人的担当。传承优良精神,弘扬优秀文化,黄河保护治理事业在薪火相传中接续前行,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王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