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畔,“亚洲第一分洪闸”——渠村分洪闸已矗立40余载。这座守护黄河安澜的水利重器背后,始终扎根着一支一线班组,他们怀揣着对母亲河的赤诚,以日复一日的坚守、精益求精的付出,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非凡答卷。
精检细修,筑牢工程“安全屏障”
“未雨绸缪早当先,防微杜渐谋长远。”汛期来临前,一线班组成员的身影穿梭在启闭机房、配电室等关键区域,他们俯身贴近机电设备,耳听运转声响、手摸设备温度,不放过任何异常;对分洪闸核心的启闭机,更是拿着扳手逐点检查螺栓紧固度,反复演练控制操作流程,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
钢丝绳上油养护
一次排查中,王先豹蹲在配电箱前,手指顺着线路轻轻拨动,突然停在一处绝缘层微裂的导线前:“这里有隐患,下雨容易短路!”他立即标记位置,协调维修人员更换导线,从发现问题到整改完毕仅用2小时,及时化解了安全隐患。此外,消防灭火器的压力值、安全警示标识的清晰度、巡查记录的完整性,都被纳入“找茬”清单,发现问题当场明确责任人与整改时限,绝不留“后遗症”。
闸门检修
每年汛前检修更是一场“攻坚战”。班组人员严格对照规程,对闸门、机电、堤防等设施进行“全身体检”。他们踩着梯子给启闭机钢丝绳细细涂抹润滑油,戴着护目镜更换老化的止水橡皮,顶着烈日整修堤坡松动的砌石。曾有一次,检修人员发现闸门止水橡皮出现3厘米长的裂纹,若不及时更换,分洪时可能出现渗漏。班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3 名职工轮流值守作业,从傍晚忙到凌晨,终于完成更换,确保了闸门启闭灵活、滴水不漏。
创新观测,织密风险“预警网络”
“人工巡查不松懈,智能监测补盲区”,这是一线班组人员在工程观测工作中摸索出的经验。为守住分洪减灾的关键防线,他们严格落实双岗责任制,将观测范围细化,每个关键节点,做到“责任到人、不留死角”。
远程监控工程
每天清晨,巡查员都会带着记录本沿闸区步行巡查,丈量堤坡沉降、用相机记录设施变化,哪怕是墙面新增一道细微裂纹,也会详细标注;午后,无人机便会升空,从高空俯瞰闸区全貌,快速排查人工难以触及的区域;闸门安全监测系统则24小时不停运转,一旦出现异常便自动报警。
法治宣传,播撒生态“保护种子”
“守护黄河安澜计,普法护水共践行。” 依托国家水利风景区的优势,一线班组化身“黄河生态守护者”,将普法基地、普法长廊打造成传播黄河保护法的重要阵地。长廊内,图文并茂的展板详细解读黄河保护法条款;电子屏上,循环播放着黄河生态保护公益短片。
普法宣传
“大叔,您知道在河道里乱堆垃圾是违法行为吗?”“小朋友,咱们一起看看黄河里的鱼儿需要怎样的家园。”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节点,班组人员会走进周边社区、学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真实的案例,向居民和学生讲解保护黄河的重要性,让“保护黄河、人人有责”的理念深入人心。
从晨光熹微的巡查,到星光下的检修;从普法宣传的耐心讲解,到执法监管的坚定守护,渠村分洪闸一线班组成员用平凡岗位上的每一份坚守,诠释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他们如同黄河岸边的一棵棵白杨树,默默扎根、无私奉献,用奋斗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为守护黄河安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田磊磊)
责任编辑:来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