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与担当:黄河岸边的守护者张俊龙

河南黄河网 http://hnb.yrcc.gov.cn 时间:2025-09-04

在黄河岸边,有这样一位守护者,他以忠诚为帆,以担当为桨,十载春秋坚守在治黄一线,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黄河赞歌。他,就是开封第一河务局黑岗口管理班班长——张俊龙。

初心如磐,军旅魂铸治黄志

张俊龙,1989年8月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自幼便对黄河有着深厚的感情。2012年,带着军旅生涯中磨砺出的忠诚与担当,他加入了治黄工作队伍,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治黄工作者。从那一刻起,他便将守护黄河安澜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扎根基层,默默奉献。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更是一名治黄工作者。”张俊龙常常这样说。军旅生涯不仅赋予了他强健的体魄,更铸就了他不屈不挠、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面对治黄工作的枯燥与繁琐,他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与抱怨,反而将这些视为磨砺自己意志和品质的宝贵机会。十年来,他始终坚守在治黄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黄河的深情与厚爱。

风雨兼程,抗洪抢险显身手

2021年7月19日,开封市气象局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一场罕见的极端暴雨天气即将来临。得知消息后,张俊龙立即指令管理班全体成员进入待命状态,并紧急部署应对极端暴雨天气的工作防汛预案。傍晚时分,暴雨倾盆而下,降雨量之大前所未有,狂风暴雨如无数条鞭子狠命地抽打着防洪堤坝,也考验着每一位治黄工作者的意志与决心。

1756999885179.jpg

“认真、仔细巡查好每一寸堤!”这是张俊龙对管理班成员的一贯要求。夜幕下,他带领着巡查人员一字排开,踏着泥泞的道路,迎着如瀑的暴雨坚定前行。每发现一处受损工程,他们便立刻就地构筑“防水墙”封堵止损,“地毯式”的巡查一来一回就是十多公里,一行人返回管理班时已是次日凌晨时分。

然而,战斗才刚刚开始。凌晨2点,雨势未减,黑下延10坝迎水面突然出现险情,张俊龙立即上报调度机械设备,并率领10多名抢险骨干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凭着数年抢险经验精准定位出险点,并参与制定‘铅丝笼水下抛投护坡’的抢险方案。说话间,张俊龙已站在距离出险点最近也是最危险的位置,指挥装载机进行抛投作业。头顶暴雨肆虐,脚下河水湍急,但他战胜险情的决心却丝毫未动摇。经过一整夜的奋战,出险部位终于得到成功处置,险情基本稳定。

敢打硬仗,连续作战护安澜

“险情暂时稳定了,但一定不能马虎大意,有异常立即上报。”叮嘱过值守人员后,顾不得休息的张俊龙又匆忙赶赴下一个出险工程。他的身上既有退伍军人的果敢刚毅、不畏艰难,也有新时代优秀治黄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无论是巡堤查险、封堵浪窝,还是工程排水、修复,忙碌的现场总能看到他突击奋战的身影。

1756999987825.jpg

7月20日21时许,巡查人员急切汇报:“黑下堰连坝路背河有一段塌陷了!”连坝路作为河道工程的一部分,主要作用是归顺河水走势、稳固防洪工程。如果抢护不及时造成更大面积的路面塌陷,后果不堪设想。闻讯后,张俊龙立即带领人员前去支援,并将情况上报给养护公司经理。现场,连坝路背河坡被暴雨冲击出一个直径达1.5米的浪窝,受损处路面几乎被掏空。看到这一情形,张俊龙立刻意识到挖掘机填垫是最快、最有效的抢护方式。但当下情形危急,他当机立断,迅速组织现场人员在浪窝周围构筑起“防水墙”进行圈堵,防止雨水冲刷,并开挖出排水槽对损毁部位进行排水。这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遏制了险情的扩大,也为后续赶来的机械设备抢修创造了有利条件。历经2个多小时的奋战,损毁部位终于得以顺利修复。

以身作则,引领班组创佳绩

作为黑岗口管理班的班长,张俊龙深知“一枝独秀不是春”的道理。在提升自身业务技能的同时,他时刻不忘提高班组的整体素质,紧紧抓住上级工会组织开展的“五型班组”创建活动契机,经常与班组成员就如何做好班组工作进行交流,将所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班组成员,努力提升整个班组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在班组管理上,张俊龙十分注重加强团队建设。他坚持与职工谈心交流,掌握职工思想动态,积极想办法帮助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及时消除影响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他的这些努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班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在处理班务工作时,他坚持原则、铁面无私,实施班务公开制度,确保了班组的和谐稳定。在他的带领下,黑岗口管理班先后荣获全国“模范职工小家”、河南河务局“基层班组优化管理活动优秀班组”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黄河岸边,他就像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守护着黄河的安澜与人民的幸福。黄河奔腾不息地流淌着,他用忠诚与担当固守着,用青春谱写着黄河赞歌。(李玉琦)


责任编辑:来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