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堤岸“种”智慧树

——谢思杰首席技师工作室的技艺生根与创新疯长

河南黄河网 http://hnb.yrcc.gov.cn 时间:2025-08-26

这里没有沃野平畴,却深植着守护大河的智慧根系;这里不闻犁铧破土,却正迸发着技术创新的青枝狂响。扎根于温县黄河岸边大玉兰工程管理班的谢思杰首席技师工作室,在首席技师谢思杰的带领下,立足防汛抢险、工程管护与生态保护的核心使命,已取得了20余项技术创新成果,培养了30余名青年技术骨干。这支由高级工程师、技师和一线骨干组成的高水平团队,如同扎根堤岸的坚实根系,正将古老的治河智慧融入现代科技,为保障黄河安澜、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着创新力量。

2023年11月,谢思杰被河南河务局确定为第四批河南河务局河道修防工首席技师,其领衔的工作室也迅速建立,组建起了由“技师+工程师”组成的技术技能攻关团队,他们以实践为土壤,以创新为阳光,正拔节生长。

深植沃土 河畔立班

1756204161016.png

谢思杰首席技师工作室

黄河流经温县28公里,沁河流经温县11公里,这片双河滋润的土地赋予了工作室独特的地理使命。谢思杰首席技师工作室,始建于2023年11月,位于温县河务局大玉兰工程管理班,工作室构筑了240平方米的室内面积和500平方米的室外实操场地,夯实了3名高级工程师、1名高级技师、8名工程师、9名一线技术骨干组成的技艺高超、勇于创新的高技能人才基石,形成了双重保障。自成立以来,在首席技师谢思杰的带领下,工作室如同一棵扎根沃土的治黄巨树,始终围绕防汛抢险、科技创新、技能竞赛的主线,积极有序开展各项工作,不断突破技术难关。这棵巨树深扎人才根系,挺立技术枝干,夯实实战根基,为黄河防洪安全、工程维修养护、生态环境保护等贡献着智慧和力量,使治黄薪火在年轮中新绿不息。

亭聚众志 果硕技扬

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为促进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共享,提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不断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以传承和发扬为使命的“玉兰亭故事会”与首席技师工作室联学联建,架起了沟通的桥梁,通过邀请专家学者亲临现场,以“访谈+提问”的方式,实现与党员干部、青年学员面对面沟通,进行现场教学、案例解析、实地交流,队伍成员的素质得到了稳步提升,能力也实现了加强,创下了累累硕果。其中2项成果获河南省水利学会创新成果奖二等奖,2项成果获科技火花奖二等奖,1项通过黄委“三新认定”,而这一批批创新成果必将成为治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助力。

青蕊绽芳 育才成林

工作室生生不息的火种在于传承,水利事业的延续关键在人。首席技师谢思杰深知,破解技能人才“断层”风险,必须建立有效的传承机制。为此,工作室积极组织开展“师带徒”活动。近三年来,工作室共签订“师带徒”协议书30余份,30余人在师傅的指导下晋升到更高一级的技术等级,2025年7月,工作室被温县总工会授予“温县优秀职工创新工作室”称号。谢思杰则多次担任河南河务局、焦作河务局、温县河务局河道修防工技能培训教师,为各级学员进行授课,并荣获“焦作河务局师徒金搭档三等奖”“温县师带徒先进个人”“温县河务局河道修防工优秀讲师”等荣誉称号。同时工作室创新性的将防汛关键期的大流量实战现场作为最鲜活、最深刻的课堂,以“战训结合”的模式,让书本知识在堤岸上淬炼为真本领。

1756204188221.jpg

谢思杰首席技师工作室成员合影

现在工作室培养的青年才俊,已在治黄一线崭露头角。其中赵海洋斩获全国闸门运行工技能竞赛第十五名、河南省水工闸门运行工技能竞赛第一名;王俊伟荣获黄委水工闸门运行工技能竞赛第二名;王稳获河南省水工闸门运行工技能竞赛第三名。他们用优异的成绩证明,工作室的育才密码行之有效,新一代守护黄河的中坚力量正在崛起。

繁荫致远 智创未来

站在新起点,工作室锚定“幸福河建设”蓝图,充分结合自身实际,超前谋划,统筹考虑,为构建更逼真、更多元的险情模拟环境,精准模拟各类复杂险情场景下的抢护方法,计划再投入5万元专项资金,对室外500平方米实操场地进行针对性提升改造。同时,为满足培训基地的高标准要求,工作室将购置必要的专业抢险教学仪器和设备,如抢险物料、堵漏器具、照明通讯设备等,将显著提升培训的逼真度与实效性,通过持续强化硬件设施与深化实战演练,锻造一支技术精湛、反应迅速、能打硬仗的防汛抢险铁军。

如今,这棵扎根在温县黄河岸边的“智慧树”,枝干愈加茁壮,新绿愈发葱茏。它承载着守护安澜的初心,汲取着实战与创新的养分,正将根须更深地扎进治黄沃土,为守护黄河安澜提供坚实的人才与技术支撑,努力开创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罗贤 成素霞 董红涛)



责任编辑:康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