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少年老张

河南黄河网 http://hnb.yrcc.gov.cn 时间:2025-08-25

86年出生的张喆在荥阳河务局已经工作十八年了。

从转业刚参加工作的通讯员“小张”,到现在的后勤大管家“老张”,他先后在综合办公室、水政水资源科、防办等多个部门历练,可谓履历丰富。时光让他褪去了脸上的青涩,却未曾改变他的一颗“少年心”。

1756136038245.jpg


永远自信向上

2025年的年初,几经考虑,综合办公室负责人找老张谈话,问他愿不愿意接信访工作。出乎意料的,老张一口答应下来。令大家啼笑皆非的是,他接着又问了一句:“负责信访都要干啥?”

同事说:“你都不知道要干啥,就敢答应?谁给你的勇气?”

老张底气十足地回答:“不会干还不会学吗?那能有多难!想当年……”

他又提到了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的事儿,那时电脑还算得上是稀罕物什,领导问他会打字不?他信心满满地说会。随即他就接到了任务,将一份两三页的手写会议记录变成电子档。

“别看现在觉得都不是事儿,可那会儿真难为死我了!一晚上都没睡,最后硬是用五笔一点一点地敲出来了。”每提起此事,他就很是骄傲,“从那时起我就明白一个道理,只要你想干,世上无难事。”

平日里,老张爱开玩笑,得益于脑瓜子转得快,每次在对方将恼未恼之时迅速改变话术,不至于得罪人。这样的性格令他在一些同事眼里显得有点轻浮,却非常有利于开展群众工作。

有个退休老同志因为早年间的工伤待遇问题对单位心存不满。他的儿子文化程度不高,说话也有点呛人,不仅听不进法规和政策的讲解,还屡屡“以不满足要求就上访”作为要挟手段,令大家非常头疼。

老张负责信访工作以后,与老同志及其家属进行了几番沟通,对方强硬他也放狠话,对方一示弱他就立马宽慰。与此同时,只要工伤待遇办理一事略有进展,他就立即向老同志及其家人通报。几个月下来,随着问题的一步步解决,他与老同志的儿子也处成了电话里的“兄弟”。

“前几年水政外出执法的时候,遇见的砂场老板横的、硬的见多了,越是这时候越是不能露怯。讲道理我们就好好说,耍横斗狠的咱谁怕谁,现在可是法治社会!”在老张眼里,没有难办的事儿,只有不想干的人。工作多年,他始终还保持着那份敢于挑战、不怕困难的少年气。

永远心存善念

老张的自我评价是“好事,爱管闲事儿”,用一个词儿形容他的岗位角色是“打杂的”。

充饭卡找谁?老张。

出差派车找谁?老张。

值班室的床坏了找谁?老张。

家属楼门洞里的灯不亮了找谁?老张。

职工食堂、司机班、家属院、仓库……老张的活动范围非常广且行踪飘忽不定,但只要工作上有需要,一个电话他就很快出现在你面前。

1756136097847.jpg

“请叫我喆哥。”每每遇到同事跟他开玩笑、起绰号,他都一本正经地说。老张虽然爱开玩笑,但是办事绝不含糊,是乐于助人的“身边好人”。

7月31日早上七点多,老张出现在传达室门口,往皮卡上搬运一线慰问品。经过的同事问他怎么管起了工会的活儿?怎么不多喊几个人?他边搬东西边说:“你一个男子汉让工会的女同志来搬东西,好意思吗?再说,就这些东西,小菜一碟!”问话的同事也跟着他一起搬东西,闻讯而来的工会人员连连道谢。

如果说小事小节无法检验一个人的品质,那么大事来临时往往能够看到一个人的底色。

1756135974231.jpg

2021年7月21日,接荥阳市应急管理局通知:环翠峪景区因特大暴雨导致全域大量房屋坍塌、人员被困,救援效果不佳,请求派人员前往指导防汛抢险工作。得知单位在征集自愿报名参加抢险救援紧急任务的消息后,老张第一个报名,用他后来的话说“军人血脉瞬间觉醒”。

由于环翠峪全域道路坍塌、交通阻断,经历四五个小时,几经周折,老张与其他几名同事赶到现场。湍急的洪流阻断了进村道路,现场处置方案无法奏效。关键时刻黄河铁军展现出过硬的专业本领,迅速研究制定抢险方案并指挥落实。近10个铅丝笼石抛掷后,洪水得到控制,满足了基本通行需要,救援人员开始向受灾村民居住地前进。在三个多小时的作业中,山里的雨不曾间歇,而湿透的衣服紧贴在老张他们的身上,阵阵凉意却扑不灭他们心中沸腾的火焰。

有位同事说:“就是那次,我觉得喆哥真行!我也报名了,但是出发前我动摇了,不知道那里是什么情况,有什么危险,自己能不能平安地完成任务……”

多年来,老张的人品就在日常里的点点滴滴和大事前的坚定选择中逐渐显露出来。他可能永远成不了声名显赫的大英雄,但他确实是一直温暖着身边人的小太阳。


责任编辑:来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