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坚守在守护黄河的第一线,贡献突出。
他们将信念植入灵魂,初心如磐,志在奉献。
他们拥有同一个名字——巩义治黄人。
坚守,在后勤保障的关键时刻
清早,巩义河务局的机关门口一阵忙碌。
“大家抓紧核对今天送去一线的生活必需品清单,现在天气热,防暑降温的药品也得及时补充。”张帅认真核查,并提醒物资保障组落实补给要求。
张帅,巩义河务局办公室主任,该局防洪运行后勤保障组组长,统筹全局汛期后勤保障相关事宜。
进入防汛关键期以来,他始终严格执行职能组职责,多次深入防汛一线检查物资储备,用责任与担当筑牢后勤保障防线。
深夜办公楼亮着的灯光,记录着一个个攻坚时刻:深夜十点,他在办公室检查完善汛期各类信息统计上报;还是深夜十点,他在核对防洪抢险物资、设备器材清单确保一线抢险物资供应不断档……
“我在单位宿舍住,也没有什么加班的概念,该整理的趁着晚上休息就整理一下。”张帅说。
深植于心的责任与使命,决定着紧要关头的担当和勇毅。防汛工作进入常态化阶段后,张帅带领办公室职工定期开展通讯设备巡检维护、组织雨季庭院设施检修等,将后勤保障融入全局防汛工作各环节,为汛期安全度汛和治黄业务正常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靠前服务防汛一线、协调维护设备设施、检修管路排除隐患、采编新闻鼓舞士气……张帅与该局职工全力以赴、日夜坚守。在他们心中,多一份周全的保障就能够让防汛备汛的底气更足、防线更稳。
奉献,在守护黄河的第一线
一直以来,巩义河务局防汛办公室主任王子芸致力不断增强一线汛期应急处突能力;在2020年神堤抢险、2021年防御秋汛大洪水中,她主动请战,冲锋在前;这些年来,她带领防汛办公室职工完善防汛应急预案、积极开展一线职工及群防队伍培训演练……为保黄河安澜,她付出良多。
虽然身体时有抱恙,但她手头的工作却从未有落下。自2021年“7·20”强降雨发生以来,巩义市委市政府不断强化应急处突机制,只要气象部门监测到雨情,各个防指成员单位就需要安排相应人员参与防汛调度会议。因此,不论是节假日,或是凌晨时刻,王子芸都要随时准备参加调度。
“黄河安澜离不开人呐。”王子芸从毕业起就扎根在这大河之畔,守护黄河安澜10余载。夏去秋来,她把一腔热情都注入眼前这条大河,也把炽热的青春献给了这条大河。
49岁的李剑峰是巩义河务局的资深工程师,更是职工们心中首屈一指的老前辈,20岁就来到巩义黄河边的他,在年复一年的兢兢业业中成为了一名“治黄老兵”。
“以前,抢险靠的都是人工,半人高的石头都是靠咱黄河上的职工搬到河边的。”李剑峰说,在那个只能靠人力的年代,他和同事们半夜守在坝头抢险,口渴了只能忍着,因为所有力量都集中到了运送抢险物资上,至于喝水这件小事根本无暇顾及。
现在,黄河抢险技术不断发展,机械的加入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也极大提升了抢险效率和防汛效果。
“这些年的黄河挺安宁的。我会带着单位的小年轻们护好河,让它一直安宁下去。”李剑峰说。
奋斗,在河道巡查的最前沿
这天深夜,巩义河务局水政监察大队副大队长王辉叫醒了还在熟睡的几个职工,“刚接到群众举报,有人在滩区进行非法活动,咱得赶紧出发。”一听到这话,几个年轻人没有犹豫,迅速穿好衣服,乘着夜色驱车赶往黄河滩区。
这样的夜晚巡查在其他人看来或许会震惊,但在巩义河务局水政监察大队的职工们看来已是不能再普通的日常。
“小车里看日出,铲车里吃面条,我们都习惯了。”李东阳调侃道,“累是累点,但我们一门心思就是想把河道秩序给维护好。”
带着这个信念,巩义河务局水政水资源科全体职工在黄河岸边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坚守岗位、埋头苦干的巩义黄河精神。
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河道巡查中加入了科技元素,可以通过操作无人机进行巡查。无人机跑得快,可是却难操作,既要注意风向还要关注高度,稍不注意就会撞上树顶掉下来。“我们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才行。”王辉说。
“办公室里随挂随取的衣帽架”“抱怨却又担忧的家人”……在巩义河务局水政水资源科,从不缺这样的故事。“今年是最忙的一年,但明年说不定比今年还忙。”这是他们常说的一句话。
岁月流逝,但黄河的精神绵延不绝。“我们心中所想所盼的,始终是大河的岁岁安澜。”巩义河务局全体干部职工将用锐意进取的精神和永不放弃的追求时刻为治黄事业保驾护航。(王炜宸)
责任编辑:来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