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声映初心

——记郑州黄河第二机动抢险队技术骨干林涛

河南黄河网 http://hnb.yrcc.gov.cn 时间:2025-09-04

在黄河岸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河为家,以汛为令,用青春和汗水守护着大河安澜。郑州黄河第二机动抢险队技术骨干林涛,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从退伍军人到技术能手,从抢险尖兵到金牌教练,他在黄河岸边的十余年里,践行着治黄人的使命和担当。

军营淬炼的“黄河卫士”

2009年,带着部队的锤炼与赤诚,林涛脱下军装,2011年,他正式成为郑州黄河第二机动抢险队的一员,从此与这条奔流不息的大河结下了不解之缘。初到河务局时,林涛对河道修防知识几乎一无所知,但他深知肩上的分量——抢险队人员少、更新慢,每一个人都必须是“多面手”,才能应对黄河险情的千变万化。带着这样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林涛开启了“全能通”的修炼之路。

埽工技术是黄河抢险的看家本领,他跟着老河工从捆枕、进占等基础动作学起,练就了眼准、手稳、劲足的硬功夫。机械操作是现代抢险的利器,同事实操时,他在一旁目不转睛地观摩学习,从装载机到挖掘机,从平地作业到精准吊装,硬是把各类抢险机械“玩”得得心应手。

 日复一日的苦练,让林涛在技能赛场崭露头角。2012年,他斩获“河南省技术能手”称号;2017年,又将“河南黄河河务局技术能手”收入囊中。面对荣誉,他总说:“练得越精,心里越有底气”。

扎根一线的“抢险尖兵”

1756134789529.jpg

每年汛期,林涛就像一颗上紧了发条的“螺丝钉”,扎根在防汛抢险基地,随时准备冲向险情的最前沿。“汛期的黄河就像个脾气暴躁的巨人,一点小问题都可能引发大麻烦。”林涛说,他的手机常年24小时开机,铃声调到最大,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险情通知。

黄河险情往往突如其来,2020年汛期,险情“扎堆儿”出现,林涛经历了一场连续5天4夜的奋战与奔波,辗转中牟九堡、巩义神堤控导工程、荥阳枣树沟等多地,指挥机械筑堤,他的声音早已沙哑,眼睛熬得通红,却依然坚守在坝头,直到险情得到控制。这五天四夜,他几乎没合眼,撑不住了就在抢险车上靠一会儿,硬是完成了三次紧急抢险加固任务。

1756134820655.jpg

这样的经历不胜枚举。2013年林涛驰援开封府君寺,2015年支援原阳三教堂。还有2018年巩义赵沟抢险、2019年马渡险工29坝抢险、2021年马渡险工21坝抢险,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期间,奔赴市区救援受困群众……郑州辖区内几乎所有大的险情处置现场,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一年中林涛有大半时间都24小时驻守在防汛基地,对他而言,亏欠最多的是孩子,林涛大的孩子11岁,最小的才两岁,正是需要陪伴的年纪。“每次汛期离家,孩子们都拉着我的手不让走,心里不是滋味,但相信他们长大后会理解的。”林涛说。

薪火相传的“金牌导师”

1756134903942.jpg

林涛自2011年在惠金河务局参加工作起,便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以赛促练,增技赋能。一直到2021年,十年间林涛不仅拿到了多项荣誉成绩,还积攒了十分丰富的竞赛经验。懂理论,会实操,技能竞赛的优秀选手,抢险实战的技术骨干,这样的人才要站在更大的舞台上发光发热,于是在上级领导支持下,林涛开始转变赛道,从学员到助教,一步步成为公认的“金牌导师”。 

在教学中,林涛有自己的“独门秘籍”。他从不照本宣科,而是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入实际操作中,并且结合自己多年工作经验,简单易懂又实用,成为学员们的“必修课”。为了让教学更有针对性,林涛还根据每个学员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对动手能力强的,重点提升理论水平,对理论基础好的,多安排实操训练。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每个学员的进步和不足。“每个学员都是黄河防汛的储备力量,必须因材施教,让他们都能发挥最大作用。”林涛说。这些年,他担任郑州河务局河道修防工竞赛指导老师,带出的徒弟有三十多个,其中不少已经成为各个基层的技术骨干。

十四年风雨兼程,十四年初心不改,林涛用行动诠释着“黄河人”的担当与奉献。如今,林涛依然奋战在黄河防汛的第一线,守护着黄河的安澜与奔腾。(曼孟轲)


责任编辑:来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