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河二十载 匠心铸安澜——记“全国水利技术能手”齐永进

河南黄河网 http://hnb.yrcc.gov.cn 时间:2025-08-25

清晨六点,封丘黄河岸边的风带着水汽掠过堤坝,齐永进踩着露水开始了一天的巡堤。裤脚的泥点还没干透,手里的探水杆已经在阳光下拉出一道光影,这样的清晨,他已走过二十年。从初出茅庐的水利新兵到技术精湛的“全国水利技术能手”,这位封丘河务局的治黄人,用青春与匠心在黄河岸边写下了属于新时代黄河人的安澜答卷。

“保卫黄河安澜,是咱黄河人一生的使命”

2005年的夏天,刚入职的齐永进站在封丘曹岗黄河岸边,望着奔腾的河水,心里埋下了一颗坚守的种子。“黄河水裹挟着泥沙奔涌,既有磅礴的力量,也藏着未知的风险,守护她的安澜,是我们黄河人的责任。”这句默念的誓言,成了他二十年坚守的起点。 

1756119979505.jpg

技能培训

治黄的“入门课”是参加河南河务局的专业培训。“老师傅指着河道图说‘黄河每一道弯、每一处滩都连着百姓安危,丝毫马虎不得’,那语气里的郑重,我记到现在。”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师傅齐爱民是他的“领路人”。“治黄得接地气,问题在一线,答案也在一线。”在师傅齐爱民的言传身教下,他养成扎根一线的习惯,汛期趴在泥泞里查险,枯水期钻进工程现场研究坝体结构,书本上的公式在他手里变成了能摸、能测、能预判的实战本领。那句“保卫黄河安澜”的承诺,在日复一日的巡堤护坝中,渐渐刻进了骨血。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才能守好黄河。”这是齐永进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二十年来坚持“传帮带”的初心。

1756120002254.jpg

为卫辉驻豫部队授课

1300多名学员,封丘河务局4名高级技师、12名技师,这些数字背后,是齐永进手把手的教、实打实的带。“晋级培训重理论,竞赛培训强技能,防汛培训练实战。”他的“带徒秘籍”简单却管用。2023年,齐永进受邀为卫辉驻豫部队培训抢险知识,从“打子堤”到“管涌处理”,他手把手教学,理论讲完就上实操,培训技术骨干100余名,战士们都说:“齐老师的课能直接用到抢险上,接地气!”

“险情来了,我们就要顶上去”

对黄河人而言,汛期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二十年里,齐永进的脚步始终追着洪峰跑,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逆向冲锋的身影。

1756120020556.jpg

一线抢险

2013年夏天,曹岗控导工程遭遇特大洪水,滩区近万村民的家园岌岌可危。“水位像疯了一样涨,工程出现多处险情,我们三天三夜没合眼。”最险的时候,一处坝体突然出现坍塌迹象,浑浊的河水裹挟泥沙“哗哗”地冲刷坝基。“大家心里都捏着一把汗,但没人后退。” 齐永进趴在泥里观察水情,吼着定下方案:“柳石混砸!护胎固根!必须抢在洪峰前头稳住!”三天轮班作战,群众扛着沙袋跑来帮忙,最终坝体得以保全。

1756120088500.png

卫辉救援

2021年卫辉特大汛情,考验来得更急。作为专家组组长,齐永进带队救援300多人,处置8处堤防险情。一次正午,刚端起饭盒的他被紧急叫到现场,一处堤防出现“特殊漏洞”。“不是普通管涌,是水下砖石涵洞在渗水,不堵就可能溃堤!”面对“短时间不会出大问题”的质疑,他盯着渗水处斩钉截铁:“险情不能等!”果断采用“破坏涵洞口填石”法封堵。当渗水渐渐停了,现场所有人都松了口气,这正是对“顶上去”的生动诠释。

“创新得从日常工作中来”

在同事眼里,齐永进不仅是抢险“尖刀”,更是个爱琢磨的“发明家”。他手里的3项国家专利、17项科技奖项,没一个是“凭空想出来的”。

“都是被逼出来的。”齐永进笑着说。研发“简易抢险打桩扶桩器”的初衷,是他发现传统打桩全靠人力,效率低还容易偏位,汛期抢险时容易“手忙脚乱”。“能不能做个工具省点力?”这个念头一冒出来,他就像着了魔。白天忙抢险,晚上回宿舍捣鼓,桌子上堆着画废的草图,焊枪余热能焐热手心。“失败十几次,焊条用了几十斤,有次机器卡壳差点伤到手,我摸着机器说‘快成了’。”最终,轻便实用的打桩器问世,效率提了3倍,偏位也少了。“弟兄们用着顺手,比拿奖还高兴。”

1756120039182.jpg

创新研发

他研发的“遥控式电动履带割草机”“便携式杂物清理粉碎机”,也都是从一线痛点里“长”出来的。“创新不是为了评奖,是为了让弟兄们少流汗、多安全。”他总说,“这是大家的智慧,我只是把想法攒成了工具。”

“你守着黄河,我守着家”

常年与黄河为伴,齐永进对家人满怀愧疚。大女儿出生时,他正在外地参加技能培训,接到妻子电话时,只能在电话里听着女儿的哭声红了眼眶;二女儿出生,他又在防汛一线抢险,直到险情解除才匆匆赶回家。

“妻子总说‘你守着黄河,我守着家’,她的理解是我最大的动力。”齐永进说,有一年汛期他连续一个多月没回家,回家时满身泥泞,女儿抱着他的腿说“爸爸身上有黄河的味道”。那一刻,他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父母也是他的坚强后盾。老父亲常说:“咱黄河人就是这样,汛期来了,就得往前冲。”每次抢险结束,父亲都会打来电话,不问累不累,只问“群众安全了没”。这份朴素的牵挂,让齐永进更明白肩上的责任。

二十载寒来暑往,齐永进的手上结满了老茧,那是与工具、与堤坝较劲的印记;黝黑的皮肤晒出了层次感,那是黄河岸边阳光与风雨的馈赠。如今,他依然每天奔波在一线,巡堤、带徒、搞创新,脚步从未停歇。“黄河水不息,咱的守护就不停。”

夕阳下,他的影子和堤坝的轮廓叠在一起,远处几个年轻的黄河人正跟着他的脚步学习测量坝坡。黄河水奔涌向前,岸边的坚守与传承,也在生生不息地延续着,这就是新时代黄河人书写的安澜答卷。(董冠华)


  


责任编辑:康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