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退伍兵到“黄河工匠”:齐爱民的坚守与奉献之路

河南黄河网 http://hnb.yrcc.gov.cn 时间:2025-08-27

在黄河九曲回肠的险峻之处,有一支扎根基层的防汛队伍,他们以军人的坚韧、匠人的执着、师者的情怀,守护着母亲河的岁岁安澜。齐爱民首席技师工作室,正是这支队伍的缩影。从退伍军人到防汛专家,从抢险先锋到育才导师,齐爱民用三十余年的坚守,生动诠释了“退伍不褪色”的铮铮誓言。他更以科技创新和传帮带精神,锻造出一支守护黄河安澜的治黄“铁军”。

退伍不褪色:从军营到黄河的忠诚接力

1986年,19岁的齐爱民脱下军装,来到封丘河务局,开始了与黄河相伴的一生。军旅生涯赋予他雷厉风行的作风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而黄河则成为他的新战场。面对防汛抢险的急难险重任务,他总说:“当兵保家卫国,治河守护百姓,这都是共产党员的本分。”

39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军人冲锋在前的本色。作为黄委抢险专家,齐爱民累计参加过近千次抢险,同事们常说他是工作狂,家人们总抱怨他不顾家。2013年,曹岗、古城控导工程发生重大险情,他连续奋战三天三夜,直至险情解除。同年,他作为黄委抢险专家组成员远赴吉林省参加抗洪抢险,在月亮泡水库抢险中赢得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赞誉。2021年秋汛,黄河出现历时较长的大洪水,他带领团队累计抢护293处险情,有力保障了工程安全。

1756119274286.jpg

2013年参加吉林抢险

这份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深深感染着身边人,在齐爱民首席技师工作室27名成员中,退役军人占很大比例。在齐爱民的带领下,大家将军队的纪律性、执行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融入治黄工作,锻造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过硬作风。正如队员们所言:“退伍只是战场的转移,守护黄河安澜,就是我们新时代的使命。”

科技赋能:智护黄河的创新实践

“治河不能光靠蛮力,还得靠巧劲。”这是齐爱民常挂在嘴边的话。工作中,齐爱民肯钻研,爱动脑,敢创新。面对新时期治黄工作需求,他勇于挑战,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

齐爱民首席技师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作为新乡河务局唯一以黄委首席技师命名的工作室,依托顺河街实训基地,配备先进测量仪器及自研工具模型,成为黄河流域技术攻关的“孵化器”。工作室专注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累计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9项、黄委“三新”认定8项,发表省部级论文20余篇。其中“柳石枕捆抛机械化辅助装置”等创新成果,大幅提升了抢险效率,降低了人力风险。

1756119291720.jpg

在工程管理工作中,齐爱民同样冲锋在前,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他组织职工开展护堤地平整、坝面修整、坦石维护、堤防绿化等基础性养护工作,为堤防工程的标准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带领团队采用无人机航测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工程现状进行全面检测和精准分析,科学制定整修方案,高效完成57公里堤防、6处控导工程的整修任务,并全部通过国家标准化验收。

以齐爱民本人名字命名的黄委首席技师工作室,不仅被河南省总工会评为“劳模创新工作室”,还获评黄委示范性“劳模和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

薪火相传:匠心育人的黄河传承

“一个人技术再好,也撑不起整个黄河的防线。”齐爱民深知,治黄事业需要代代相传。2007年,他创新推行“师带徒”模式,手把手将河道巡查、险情辨别、埽工技术、柳石枕捆抛等防汛抢险“绝活”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一代。培养出1名全国水利技术能手、4名“黄委技术能手”、2名“河南省技术能手”、4名“河南河务局技术能手”。2013年,他与徒弟齐永进获评“水利行业优秀师带徒”;2018年,师徒二人再夺河南河务局“师徒金搭档”一等奖。如今,工作室已累计授课200余期,培养防汛骨干超1万名,3000余人晋升初、中、高级工,800余人获技师以上资格。

1756119242976.jpg

齐爱民通过“师带徒”模式传技艺

在传技授艺的同时,齐爱民更注重传承黄河精神。每次培训,他都会讲述黄河的历史与文化,强调“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他总说:“技术会更新,但精神不能丢。只有把这份情怀种进年轻人心里,黄河才能永远安澜。”

河清海晏,岁岁安澜。这不仅是黄河儿女的千年梦想,更是这群治黄人用毕生心血书写的庄严承诺。从军营到黄河,从抢险一线到创新前沿,齐爱民用行动证明:治黄不仅是技术,更是信仰;不仅是职业,更是使命。(段骞 张世阳) 

  


责任编辑:康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