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河务局群像:二十余颗星火,点亮北金堤的守护长明灯

河南黄河网 http://hnb.yrcc.gov.cn 时间:2025-08-25

在河南河务局星罗棋布的二十四个县级河务局版图上,滑县河务局是其中独特而静默的一颗。这里没有大河奔涌的激越,不见巍峨楼宇的气派,更无数百人队伍的热闹。二十余人守着朴素的小平房,远离母亲河的涛声,驻守于此,只为守护黄河(河南段)最后一道屏障——北金堤。这里的故事,是关于平凡坚守、默默奉献、代代相传的微光与力量。

老:一肩担当,万事无忧

1756117991868.jpg

刘长兵清理屋顶落叶

破晓时分,小平房院落还浸润在晨露的清寒里,刘长兵的身影总是第一个悄然推开那扇熟悉的院门。年近花甲的老主任,脚步里沉淀着岁月的笃定。虽未亲历过黄河惊涛骇浪的搏杀,却在局里每一寸光阴里,刻下了“万能主任”的口碑。

“刘主任,有A4纸吗?”“老刘,公车该加油了!”“这把椅子晃悠得厉害,您瞅瞅?”“淋浴间又堵了,麻烦您了……”日复一日,这些细如尘烟的呼唤在楼道里穿梭,最终都稳稳落在他宽厚的肩头。雨天,他扛着梯子爬上房顶,清理堵塞水道的落叶;蚊虫滋生时,他背起药箱,化身院落的“健康卫士”;若遇接待繁忙,厨房里便多出一双择菜洗菜、沉稳有力的手。琐碎堆积如山,却因他的存在,化作了职工心头沉甸甸的暖意与踏实。每一张新面孔报到,“有困难,找刘主任”便如同家训般自然传递。他手中修好的何止是桌椅?更是日常运转中磨损的“关节”;他清理的何止是水道?更是岁月在集体生活中悄然沉积的烦忧。这方寸小院里的日升月落,因他而安稳如磐石。

中:独当一面,创新实干

1756118056008.jpg

许林林带领养护公司职工进行堤防养护工作

人手紧张如绷紧的弦,但滑县河务局的职责一样不落。一人即一科室,是这里中年骨干们最真实的勋章。

养护公司经理许林林,肩头还压着一线班组长的担子。相较于兄弟单位兵强马壮的养护队伍,滑县河务局算上他也仅两人。可他未曾抱怨,只是默默背起打草机,日复一日踏上北金堤(滑县段)。巡查与除草,在他脚下是同一征途。酷暑骄阳灼背,凛冽寒风如刀,堤上始终印着他坚定的足迹。十余年一线摸爬滚打,淤积难题了然于胸。他俯身于大地,目光却投向效率的提升:坡面草割取机、储能式搬卸机、北金堤(滑县段)“三位一体”智能巡查平台……这些从泥土与汗水中生长出的智慧结晶,凝结着无数昼夜的摸索。当黄委“三新”认定、河南河务局科技进步奖、科技火花奖等荣誉纷至沓来,它们的价值已超越奖状本身——为捉襟见肘的堤防养护注入了创新动能,在资源匮乏的现实中,硬是为北金堤(滑县段)撑起一片科技守护的天空。

1756118276863.jpg

郜红静同志加班至深夜

1756118234666.jpg

张美为退休同志办理业务

在这片热土上,巾帼同样撑起半边天。人事工作者张美,财务工作者郜红静,从大学生村官岗位走来。初入滑县河务局时,电脑操作尚属“稀缺技能”,大学生更是单位的“宝贝疙瘩”。她们不负期待,迅速成为各自领域的顶梁柱。张美一人,撑起整个人事科的运转。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的细致规划、劳动工资的精准核算、职称与技能鉴定的严谨把关、社会保险的周全保障、离退休管理的暖心服务,还有人力资源系统的高效运维、人事档案与机构实名制的规范梳理……每一项都关乎全局,她却打理得井井有条。郜红静在财务岗位专挑“硬骨头”。 作为资金安全的守护者,她以“零差错”标准核验每笔支付,追本溯源确保票据合规;作为预算执行的全流程专家,她建立动态台账精准跟踪,预警风险确保执行率达100%;作为专项检查的迎难攻坚手,她主动梳理项目台账,深度核查保障顺利通过。日复一日的细致、精准与担当,在数字长河中筑起单位资金的坚实堤坝。她们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凡担当,如静默绽放的苔花,以坚韧支撑起一片天地。而像他们这样,一人撑起一片天、敢啃硬骨头、默默耕耘的中年骨干,比比皆是,共同构成了单位最强劲的引擎与最稳固的脊梁。

青:青春力量,后浪奔涌

1756118145125.jpg

90后职工张彦参加市局防汛技能大比武

近年来,一股青春的新风吹进了滑县河务局的院落,90后、00后大学生们的到来,为这里注入了崭新的活力与色彩。   

路口,文明城市执勤的红旗旁,是他们挺拔的身姿;志愿服务的行列里,跃动着他们身上醒目的“红马甲”;上级的演讲台、知识竞赛场、技能比武地,频频闪现他们自信专注的面孔;更是在“青年大讲堂”的讲台上,他们淬炼成日渐成熟的“多面手”。当面对本职工作之外的“分外事”,他们的话语简单而温暖:“在单位,就跟在自己家一样。跟家里人,还分什么彼此?”

这份深厚的归属感,源于心与心的双向奔赴。单位领导深知异地青年的不易,悄然改善环境:护墙板筑起宿舍干燥的防线,新建的图书馆与健身房丰盈了业余时光,翻修的淋浴间流淌着贴心的暖流。而每年“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多彩文体活动更是雷打不动,青年们也从参与者逐渐成长为组织者,在欢声笑语中,将“单位如家”的信念悄然传递、深深扎根。

夕阳熔金,为蜿蜒的北金堤镀上柔和的轮廓。这里,听不到黄河的惊涛拍岸,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宏大叙事,唯有日复一日平凡却坚韧的守护与创造。他们人数寥寥,却在远离黄河母亲的地方,默默守护着一方水土的安宁。 他们证明了,伟大的安澜史诗,正是由无数这样平凡的注脚,一笔一划,共同写就。(朱勇攀 王宁)


责任编辑:来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