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智”造映长河

——记开封第二河务局首席技师刘鹏

河南黄河网 http://hnb.yrcc.gov.cn 时间:2025-08-25

2025年8月6日,开封军张楼管理班实训场。骄阳似火,热浪蒸腾。刘鹏正俯身在一台水准仪旁,指导学员进行高程测量操作。“心要静,眼要准,找准基准点,读数要快、要稳……”他沉稳的声音穿透蝉鸣,在学员专注的目光中传递着精度与责任。这手把手传授“真功夫”的场景,是刘鹏首席技师工作室日常的一幕,也是他从“抢险活字典”到“技艺传承人”身份转变的鲜活注脚。二十余年日日夜夜,他以匠心雕琢技艺,以智造赋能安澜,在绵延的黄河堤防线上,标注下传承与创新的时代坐标。

1756119557826.jpg

铁肩担风雨:浊浪尖上的“抢险活字典”

2002年,刘鹏投身治黄事业伊始便扎根于黄河一线。从此,以堤为家、与水为伴,成了他工作的常态。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在他脸上刻下沟壑,也淬炼出令同行叹服的抢险真功夫。“我这身‘真功夫’,是黄河‘喂’出来的。”刘鹏的话语朴实而有力。这身“活字典”的本领,远不止于危急关头的力挽狂澜,更渗透在日复一日的堤防巡查、隐患预判和方案制定中,在危急关头彰显。作为抢险技术骨干,他参与处置险情300余次,多次支援地方应急防汛。2021年秋汛,开封惠济河护岸堤突发决口,刘鹏临危受命,迅速制定方案,现场指导奋战6小时成功合龙,守护了群众安全。正是基于这深厚积累的精准判断和科学指挥,使他成为团队在风雨浊浪中最可信赖的“定盘星”,将无数潜在的险情消弭于无形,铸就了守护母亲河最坚实的第一道技术屏障。

巧手织智网:工作室里的“创新领航者”

2021年,一道新使命落在他肩头,创建开封第二河务局创新与培训工作室。刘鹏带领团队一头扎进技术攻关,无数个深夜,工作室灯火通明,桌上堆满图纸和零件。团队成员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用科技为堤防装上“慧眼”,让预警跑在险情前头。 经过持续奋战,《河道工程险情触发自动报警装置》终获成功。当预警信号首次在寂静的深夜自动触发,屏幕蓝光映着刘鹏疲惫却兴奋的脸——这不仅意味着“人防+技防”的智慧融合,更让一线守堤人从繁重盯防中解脱。与此同时,团队打造的“动态坝垛模型”成为明星教学工具。它突破传统静物展示,动态演示根石坍塌、坦石坍塌、墩蛰等险情及应对措施,显著提升培训直观性与实操性。模型搭载报警装置演示,更强化了“抢早抢小”的智能支撑。

1756119588280.jpg

以工作室为强大“引擎”,刘鹏持续驱动着技术革新。他领衔研发的堤防隐患智能探测方法、防汛应急装备集成化突破等13项“科技火花”,连同获得河南省水利学会一等奖、二等奖的成果,以及10项黄委“三新”认证技术、3项实用新型专利,共同编织了一张守护母亲河安澜的智能之网,点亮了传统治黄向科技赋能的创新之路。

匠心传薪火:堤坝上的“育人铺路石”

“守护黄河非一人之功,技艺传承方能生生不息。”刘鹏深谙此理。他革新教学模式,让艰涩理论“活”起来。“师徒协议”下,他将捆扎柳石枕的巧劲、研判管涌的慧眼倾囊相授。在他的悉心培养下,青年骨干张维和勤学苦练,迅速成长,2023年勇夺河南省河道修防工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2024年荣膺“河南省技术能手”称号,15人晋升工程师,多人成为高级工、技师,数百项“金点子”落地生根,化作防汛利器。更因其扎实的技术基础和突出的实践能力,军张楼管理班被选定为开封市河务局技能培训实操训练场之一,发挥着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1756119616416.jpg

他的课堂远不止于工作室。刘鹏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基层防汛网络,累计培训地方群防队员逾3000人次、专业人员180余人次。刘鹏用脚步丈量责任,手把手织密基层防汛网络。知识在传递,技能在接力,“治水匠人”的星火,正在更多人手中燎原。

1756119632445.jpg

二十余载春秋,他将这面旗帜深深插在黄河之滨。以精湛技艺化为安澜屏障,用创新星火点亮治河未来,凭传承匠心播撒守护星种。从风雨抢险的危急时刻,到灯火通明的技术攻坚;从手把手的技艺传授,到惠及三千的群防培训,刘鹏用行动诠释着何为责任担当,何为榜样先锋。他是浊浪中挺立的脊梁,是暗夜里不灭的灯火,是星光下默默为母亲河掌灯的忠诚卫士。这面飘扬在黄河岸边的先锋旗帜,正引领着更多人,在黄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砥砺前行。(李卓凡)


责任编辑:来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