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热如炉,一雨便成秋。初秋时节,行走在新乡黄河大堤上,极目远眺,天高水阔、林草丰茂、飞鸟翔集,平坦整洁的堤顶道路宛如一条飘带,穿过稠密挺拔的行道林伸展到河岸边,如织游客仿若“人在画中游”……
时间拨回到五年前的那个金秋,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五年来,新乡河务局牢记嘱托,转变观念、提升能力,在铆劲冲刺中前行,在砥砺奋进中发展,新乡黄河的水更清
了,岸更绿了,景更美了,文化更丰富了,时间的刻度承载了沉甸甸的收获重量。
固本强基,构筑起黄河防汛的“铜墙铁壁”
从春寒料峭到夏日炎炎,从秋高气爽到数九寒冬,在四季更迭里,新乡黄河各处建设工地总是一派繁忙景象,吊臂起落、车辆穿梭、机器轰鸣,一座座水利工程项目拔地而起,“十三五”期间,黄河防洪工程新建、改建73道坝(垛),加固堤防56公里,改建堤顶道路169公里,“十四五”项目建设全面摁下快进键——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两批4个、“十四五”防洪工程建设全面提速。2023年6月13日,第一批韩董庄闸、于店闸、红旗闸率先完成通水验收,该局成为黄河下游涵闸改建在建工程中第一个完成通水验收的地市局;2024年6月,第二批杨小寨闸完成通水验收,“十四五”防洪工程建设完成主体工程施工并通过投入使用验收,新乡黄河防洪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
长垣杨小寨闸改建施工现场
建设为管理打下基础,管理为建设树立标杆。该局全面推行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工作,始终把精细化贯穿于工程管理的方方面面,今年7月,原阳河务局通过水利部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验收,至此,新乡黄河水利部标准化评价(国家级水管单位)创建全域达标;高标准建设原阳毛庵、封丘铜瓦厢、长垣周营上延班组,三处班组均顺利通过河南河务局“三基四化”建设评价。
处在黄河下游“豆腐腰”河段的新乡,一直以来都是黄河防汛的重要一环。防洪安全,责任为先,方案为要。该局始终坚持建重于防、防重于抢、抢重于救,立足于早、防、备,严格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多措并举打好防汛“主动仗”。贯彻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及时调整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责任分工,举办黄河防汛行政首长培训班;修订完善预案方案,实现精准管控洪水防御全过程、各环节;多次举行防汛抢险实战演练,成功承办2024年河南黄河防御大洪水堤防堵口抢险演练,全过程全链条检验防御大洪水及堤防堵口抢险的各环节,达到了以演备战、以练代训、锻炼队伍的目的。
巡坝查险
每一次出征都是一次练兵,每一次抢险都是一次大考。五年间,在一场场波澜壮阔的“安澜保卫战”中,新乡黄河人以扎实准备、过硬本领、顽强意志、周密行动,成功抢护险情1629次,筑牢了岁岁安澜的坚实屏障。
创新驱动,数字孪生黄河建设有名有实
一场秋雨过后,天空碧蓝如洗,大朵白云在空中游荡,黄河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安澜东逝,一群飞鸟不紧不慢地排队南飞,但是岸边的周营上延控导工程上却气氛紧张,分秒必争。
“9号坝发生疑似根石走失险情,请立即派出无人机进行巡查!”
“我已准备完毕,是否可以起飞?”
“可以起飞,计时开始。”
随着口令下达,无人机一跃而起,一名飞手熟练地操作着每一个步骤,不一会儿,无人机便飞临出险点上空,出险位置清晰地显示在操作屏上。这是新乡黄河无人机技能培训现场,来自该局机关和局属单位的18名飞手同台竞技,切磋着信息化治河的新技能。
无人机河道建模
“过去我们常说,黄河防汛,一靠堤防,二靠人防,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技防的重要性就显得更加突出了。”新乡河务局科技信息部门负责人介绍道。经过五年持续完善,新乡黄河全线安装监控设备326台,配备1部防汛移动视频会商车,完成29个一线班组视频会议系统全覆盖,配置无人机25台,实现“视频+无人机”线上会商研判;建设“天眼巡河”系统10处,加载AI算法识别、告警,设置电子围栏44处,安装4处高清夜视自记水尺,配备33顶4G智能可视化安全帽等巡查设备,搭建完成市、县局智慧监控平台,实现“一网通管”,管理效率明显提升。
高空瞭望系统
在基础设施升级的同时,该局还大力推进科技治河研究,搭建三官庙实景三维模型,实现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赋能防汛、水资源、工程管理等核心业务;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等信息化技术,安装“智能石头”,构建黄河坝岸险情监测预警报警系统;组建市、县局两级专家库和科技创新团队,积极开展科技项目研发、工法、技法研究和专利、软著申报等,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进步奖、黄委科技进步奖等各级各类奖项136个,科技创新实现质量、数量双提升;全面运用“河务通”APP,实现基层业务流程再造、工作模式革新,“视频+无人机+人工”综合立体巡查模式已趋于成熟。
防汛信息化抢险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有效提高了防汛指挥调度和巡查值守的精度和效率,大大降低了一线职工的工作强度。“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这对我们来说就是家常便饭。现在好了,点点鼠标就能查看河势,方便得很!”一位一线职工笑着说。
生态优先,碧水蓝天托起“稳稳的幸福”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是河湖之幸,也是民心所向。
灼灼花海、湖光潋滟、旷野星晴、策马观花……今年4月3日,风景优美、闻名遐迩的陈桥东湖湿地成功举办第八届油菜花生态旅游节,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不止陈桥东湖湿地,封丘还坐拥56公里的黄河生态廊道、铜瓦厢景区、黄河鸟类湿地自然保护区等众多景点,“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青头潜鸭等多达156种鸟类在此栖息繁育,与天光水色绿茵交融,处处透露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魅力。
陈桥东湖湿地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原阳穿滩一号公路、封丘万亩油菜花、长垣王家潭湿地公园……随着沿黄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近黄河、亲近自然。知名度的提高,游客的青睐,源于新乡黄河对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不懈追求。
五年来,新乡河务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累计完成植树192.45万棵,一条以绿为底色的沿黄生态廊道逐渐成型;相继为天然文岩渠及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重要湿地实施生态补水,助力“母亲河复苏行动”;利用引黄灌区渠系生态补水,助力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支持地方生态文明建设。
太行堤
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科学调度用好水资源,不断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年均供水6.54亿立方米,按时完成春播夏种供水任务;首次实现向浚县跨区抗旱供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黄河力量。
“世界水日 中国水周”集中普法宣传
法律的尊严在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的颁布施行,让黄河保护治理有了“铁规矩”和“硬杠杠”。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的指导下,新乡河务局积极完善“司法协作圈”和“联合执法圈”,构建沿黄县(区)河长制框架下黄河河道联防联控机制,促成联合巡查、联合执法、联席会商;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设立派驻检察官工作室,挂牌成立黄河流域(河南段)第三巡回审判法庭;深化公、检、法、司协作“四项机制”,清理整治黄河“四乱”问题330个、妨碍黄河河道行洪突出问题48个,立案查处水事案件112起,利用黄河保护法办理案件3起,在行刑衔接的“法治利剑”下,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都将无处遁形、无力反弹,新乡黄河河道管理秩序一路向好。
守正创新,凝聚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同学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参观新乡治黄展厅!我是讲解员小苗。”2023年7月,刚刚布展完成的新乡治黄展厅迎来了第一批客人,他们是来自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的创新实践游学项目团队。师生一行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深入了解黄河流域自然地理知识,参观过程中不时与讲解员互动交流,沉浸式感受母亲河千百年来的沧桑巨变和底蕴深厚的黄河文化。
治黄展厅
“治黄展厅的建设,是我们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一项重要举措,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沿黄人民群众亲近黄河、了解黄河、感悟黄河打造更多场景。”新乡河务局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新乡河务局紧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坚持“开门治河”理念,深入挖掘保护传承新乡黄河文化,统筹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不断丰富新乡黄河文化内涵,有力提升了新乡黄河文化影响力、知名度。
开门治河,强化河地融合。助力新乡市政府与河南河务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连续承办四届“黄河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论坛,深化河地交流互动,挂牌“主题党日活动基地”“党员实践基地”,相继举办马拉松赛事、民俗文化节等活动,让黄河故事走入群众生活,传遍千家万户,河地融合的交响曲越来越高亢。
古道园
突出亮点,打造文化地标。相继建设栗毓美纪事广场、曹岗黄河文化苑、刘大夏治河文化广场等一批复合型文化宣传阵地,在重要工程节点设立“新乡黄河六项之最”标识,每年吸引上千名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在一次次互动问答和沟通交流中,深厚的黄河文化在扎根,不屈的民族精神在成长;标注8处历史口门遗迹,让这个民族曾经走过的苦难辉煌一代代传承下去。
栗毓美纪事广场
推陈出新,提升整体实力。完成65项新乡黄河重要水利遗产调查上报;原阳砖坝遗迹、太行堤(河南段)2处水利遗产被列入黄河流域重要水利遗产初步建议名单;编写《新乡黄河大事记》《新乡黄河志》等文化书籍,巩固拓展文化传播阵地;制定《保护传承新乡黄河文化工作方案》,征集推广新乡黄河吉祥物,积极收集黄河文化物件、碑拓碑文,有关视频作品多次亮相人民日报、央视、学习强国全国总平台等媒体,新乡黄河文化的吸引力、传播力和感染力不断提升。
奋楫搏浪潮头立,五年奋进再出发。当火红的朝霞拉开新一天的帷幕,光与影汇成崭新的日常,一切都是新的。新乡黄河人正以奋斗的脚步奔向新征途,不断谱写新时代河毓牧野的新故事,展开幸福河建设的新画卷。(张昆)
责任编辑:康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