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谱新篇

河南黄河网 http://hnb.yrcc.gov.cn 时间:2023-09-21 来源:开封网

全媒体记者岳蔚敏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近年来,开封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聚焦重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对标最新部署、优化提升思路,严格落实责任。开封市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统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工作,以高水平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为引领,积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以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助推文旅文创融合高质量发展。

4516951743089260110_2C7384C76478A83AD3C085A23D1A267E.jpg

强化系统治理守护黄河安澜

9月18日一大早,州桥及汴河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的讲解员宋世超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州桥及汴河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准备迎接今天来参观的客人。

在担任讲解员一年多的时间里,每次站在这里,每次讲述在家国城河中演绎的精彩故事,都让宋世超动容不已。“黄河屡次泛滥,城摞城、路摞路、桥摞桥。考古探方内,地面至地下12.5米,依次叠压着清、明、元、宋、唐数个朝代的文化层。” 宋世超说,“在这里一眼望穿的,是一千年的光阴流转,就仿佛与几十代生活在这里的千万人凝视对话。”

开封是黄河岸边的重要古都,拥有着众多黄河文明的历史遗存、文化景观,在中国历史上其璀璨夺目的宋文化是黄河文化的华彩篇章。

开封地处黄河“豆腐腰”最脆弱位置,黄河干流在开封市境内总长约88公里,流经全市4区1县11个乡镇119个自然村,流域面积281.67平方公里,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就在开封兰考的东坝头,黄河流域最长险工在开封黑岗口。

开封——黄河之缘最深厚。大禹治水,九河即通,夏朝逐水都老丘。隋唐以来,沟通黄河与汴水,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定都开封。北宋东京城“四水贯都”、漕运兴盛,汴河分流三分之一的黄河水,带来北宋的盛世繁荣,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的宋文化,达到了封建时代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巅峰阶段。

开封——黄河之殇最惨烈。开封地处黄河“豆腐腰”最脆弱位置,受黄河水患最重。天灾人祸皆因黄河而起。据统计,历史上黄河开封段决口338次,开封曾7次被黄河水淹没毁城。

开封——黄河之治最动人。历朝历代,均把治理黄河作为治国安邦之大计。黄河在开封段决口次数最多,此处成为历代治理黄河的要地。大禹治水、贾鲁兴役治河、于谦造护城大堤、铸镇河铁犀、林则徐筑林公堤,留下数不清的治黄动人故事。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把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出京视察选在了黄河边,他察看防洪工程建设、了解黄河治理情况,号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开封——黄河之兴最出彩。习近平总书记5年3次视察开封、兰考,把兰考作为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两次阐释焦裕禄精神。开封市委、市政府和兰考县委、县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焦裕禄精神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县域治理“三起来”、乡镇工作“三结合”重要指示,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奋进新时代,以多彩汇聚出彩,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绩,城乡面貌沧桑巨变,兰考成为首批脱贫的国家级贫困县,在新时代的奋斗历程上扬起了一面旗帜。

开封——黄河之迹最丰厚。黄河数千年来的历史流变,给开封留下了丰厚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特别是历代治理黄河,在这里都留下了丰厚的自然文化遗迹遗产遗址。开封古代的河都署、河道衙就在现在的河道街。黄河归故谈判旧址被列为第七批国保,真实描绘北宋汴河风光的《清明上河图》,惊艳世界。

开封——黄河之魂最鲜明。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原文化在黄河文化中处于中心地位,开封是中原文化的杰出代表。北宋东京城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荣的大都会,彰显着中华儿女文化自信的坚实底气。

开封拥有最能代表黄河中下游自然特征的悬河奇观;最能代表河与城兴衰关系和中原人民坚韧不拔斗争精神的城摞城遗址;最能代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彪炳世界的大宋文化;最能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治理黄河“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决心;最能代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开展基层治理、打好脱贫攻坚战、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4516951743089260110_840F469B9A6C9FF73534519599C8EE90.jpg

讲好黄河故事 触摸黄河历史

“地上悬河”一直都是开封黄河的标签。

黄河全长5464公里,而开封就处于黄河的中下游地区,黄河穿过黄土高原后,进入广阔的平原,因平原的地势平坦,河水流速降低,从中上游带来的巨量泥沙,便在此大量沉积了下来,慢慢形成堤坝。千百年来,经过中华民族历代祖先不断治理黄河,提升和加固堤坝,逐渐形成了特有的“地上悬河”奇观。

为了全面展示黄河的历史、现状和“悬河”这一世界奇观,2021年12月,黄河悬河文化展示园项目开工建设。据悉,该项目旨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通过揭示“悬河”和“城摞城”的关系,展示八朝古都开封“依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衰”的城河历史文脉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的巨大成就。

开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根本遵循,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工作。

明确发展战略定位。确定了黄河文化核心展示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黄河流域大都市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新时代弘扬焦裕禄精神传承基地“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高质量实施“一带(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带)、一城(宋都古城)、一馆(黄河悬河城摞城展示馆)、一中心(国际黄河文化交流中心)、一讲述地(东坝头中国共产党治黄故事讲述地)”一批标志性项目。

摸清资源家底,编制专项规划。近年来,我市编制了《开封市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2021—2035年)》,提出要结合开封黄河文物古迹保护利用、非遗保护传承弘扬、文旅高质量发展、提升黄河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加强黄河文化艺术创作等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衔接省级规划要求,启动《开封市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编制。

突出黄河文化生态修复。开封自古水系发达,水域面积占全城的15%,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北方水城”。我市实施了“六河连五湖”宋都水系工程、“一渠六河”项目,贯通城内城外水系,“北方水城”风光凸显。

加强黄河文化研究。2018年,我市成立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拥有国内唯一一家研究黄河文明与沿岸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咨询机构,即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依托该中心,积极推动在开封组建黄河文化研究院,构建集黄河文化研究院、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黄河自然历史博览馆、黄河文化国际论坛“四位一体”综合性文化交流平台。

4516951743089260110_72A80FA1A5B4B593E4067A8250CB712D.jpg

弘扬黄河文化 赋能文旅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近年来,我市认真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聚焦文旅产业这一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融合化、国际化、品质化、数智化、创意化为手段,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着眼“创意驱动,美学引领,艺术点亮,科技赋能”,着力打造外在古典、内在时尚,以古闻名、以新出彩,古今交融、享誉世界的沉浸式全域旅游目的地。

突出高端引领,构建文旅融合推进体系。明确战略目标按照前瞻三十年、干好前五年的思路,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精准对接省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确定我市“一都一城”战略目标,即高水平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高标准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打造传承载体,推动黄河流域文旅文创融合高质量发展。今年,结合“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河南文旅品牌体系建设,我市围绕5条重点线路(王朝历史、治黄史诗、科技发明、四大古都、红色中原),重点打造10个重要展示点14个子项目,全面塑造“一城宋韵 东京梦华”城市主题形象。打造宋文化主题景区,挖掘宋文化富矿,先后建设了龙亭景区、开封府、包公祠、天波杨府、清明上河园、大相国寺、延庆观、汴梁小宋城、铁塔公园、万岁山·大宋武侠城、美术馆、二夹弦博物馆、城市文化客厅、皇宋大观文化园等主题景区,为文化呈现塑造载体,为文化惠民打通路径。

加强文化交流,提升开封影响力。目前,围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实践,开封成功创建了国家级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以黄河文化和宋文化为内核,开封打造了21个研学基地(营地)、22家市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基地、300多节研学课程、5条研学精品线路、日接待能力达5000人次的“研学开封 知行中国”研学旅行品牌体系;培育了1个国家级、6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8个夜间文旅消费片区的“大宋不夜城”夜间文旅品牌体系;新培育1家4A级景区、4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8个省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

深情凝望这条大河,开封儿女充满着敬畏之心、感恩之心、珍爱之心。开封儿女将凝聚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磅礴伟力,以最浓烈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做好古城保护与修缮这篇大文章,高水平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谱写中原更加出彩开封绚丽篇章,勇做全省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


责任编辑:来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