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奔涌,岁月如歌。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实施以来,中牟河务局坚决扛牢“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重大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创新工作举措,在河道治理、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守护母亲河贡献了基层力量。
以法治为纲,构建协同治理新格局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中牟河务局坚持“一盘棋”思维,构建起“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黄河保护法治体系。完善制度保障,制定河道巡查、水资源监管等工作细则5项,将法律条文转化为可操作的“施工图”。创新河道巡查“夜巡”机制,两年来累计开展夜间巡查550余次,受到上级单位充分肯定。持续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行政许可建设项目和活动监管力度,对涉河在建项目开展事中事后监督检查53次;强化联合执法,形成水政监察、河务一线、属地河长、公安、巡防“五位一体”的联合巡查机制,两年来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行动52次,现场处理违法行为83起,形成强大震慑效应;压实责任链条,将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作为领导干部考核重要内容,与部门单位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职责清单,实现“一河一策、一段一责”精准管理。
以生态为基,绘就人水和谐新画卷
聚焦黄河流域生态脆弱性,中牟河务局统筹推进“治、建、管”一体化治理,让母亲河焕发新生机。重拳整治突出问题,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全面完成上级“四乱”问题图斑鉴别和整治销号任务,累计拆除违建5100平方米,河道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严格落实“河务+”机制,扎实推进“四乱”问题整治,完成中牟县黄河湿地保护区内遗留5个“四乱”鱼塘养殖问题整治销号工作;科技赋能智慧监管,建成辖区黄河生态监测平台,布设视频监控点位51处、坝岸根石预警监测点4处、预警无人机2处、视频会商系统9套,运用无人机巡河、卫星遥感监测等技术,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监管。
以民生为本,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持续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两年来累计开展水资源监督检查50余次,为灌区农业保丰收和生态建设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严格落实水资源调度部署安排,立足属地农田墒情和水情、旱情变化,及时跟进水量调度及监督检查工作,为灌区作物丰产保驾护航。高度重视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以治河文化为主题主线,充分挖掘辖区黄河历史文化遗存、辖区下游堤防“砖石坝”遗存,“河工砖”进入黄河博物馆,填补了馆藏研究的空白。法治作品“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 携手共护母亲河”获得黄委书画展一等奖,黄河特色法治文艺作品“中牟黄河进校园普法(剪纸)”荣获黄委黄河法治文艺作品三等奖。
以共治为要,凝聚全民护河新合力
创新公众参与机制,让保护黄河成为全民行动。持续创新普法宣传形式,组织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黄河保护法、“法律十一进”专题宣传等各类法治宣传活动39次,两年来累计发放法律条例学习材料13000余份;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开展法律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20余场次,累计受教育群众超2万人次;不断推进普法教育走深走实,组织参加“法护黄河杯”、网络普法答题等活动共计1200余人次,开展法规知识讲座和“微宣讲”8次;不断加强法治培训力度,全体水政监察人员全部通过年审培训及考试,组织全局水行政执法人员开展线下培训6次,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持续提升。“雁鸣普法苑”法治文化基地荣获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称号。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黄河保护法实施两周年的新起点,中牟河务局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以更高标准守护母亲河安澜,以更实举措增进民生福祉,奋力书写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中牟黄河新篇章!(刘万康 杨霂)
责任编辑:来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