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赤子的法治答卷

——从基层执法者李宁看黄河保护法实施两周年的治理蝶变

河南黄河网 http://hnb.yrcc.gov.cn 时间:2025-04-10

黄河落天走东海,法治星火映九州。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以下简称黄河保护法)实施两周年的历史坐标上,豫北大地涌现出一批法治践行者的时代群像。博爱河务局水政监察副队长李宁,这位从技术骨干成长起来的法治先锋,用十年时光在母亲河畔写下动人篇章---他主导办理了焦作地区首例黄河河道水事“行刑衔接”案件,创新普法模式,让法律条文扎根沁河沿岸,带领团队获得“七五普法先进单位”“依法行政先进单位”“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点”“全县法治政府考核先进等次”等多项荣誉,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基层执法者的使命担当。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荣誉,记录着李宁带领团队推动法律条文落地生根的实践轨迹,更折射出黄河保护法实施以来,在法治护航下,黄河治理的深刻变革。

破茧:从技术骨干到法律行家

守护母亲河不仅需要脚步丈量,更要法治武装。

2015年,李宁正式踏入治黄征程。这位水利工程管理专业的技术型人才没有想到,在未来与河务工作打交道的日子里,自己会成为一名“治黄法律专家”。

作为水行政执法人员,要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对国家水事管理政策、上级规范性法律文件了然于胸,做水行政执法的行家里手。这些内容,汇总成一个个的文字,一本本的书册,一个个不眠的夜晚,伴随着李宁的治黄工作生涯。

1744359562628.jpg

李宁深知,“技术治水”正在向“法治护水”转变。2023年黄河保护法实施以后,李宁办公室的灯光始终亮着,案头的黄河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写满批注。带着“把工程图纸的精度融入法律研读的细度”的执着,黄河保护法草案征求意见时,他结合办案实践提出4条修改建议,当黄河保护法正式颁布后,他结合实际,对法律规定进行对比,制作了32条法律要点对照表、3个典型案例解析课件,这些源于实践的鲜活经验,最终化作执法培训的经典教案。

深耕:让法律条文扎根河两岸

数据见证治理效能。

黄河保护法实施以来,沁河“四乱”问题长期保持零增长,河道非法采砂案件不复存在。这些成绩背后,是法律实施从纸面走向地面的生动实践。

在日常巡查中,李宁带领巡查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临水滩区,对发现的占用滩地耕种、非法取水、零星非法采砂等行为,并不是简单地处罚,而是把普法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根据违法程度进行相应处理,既做到了违法行为与处罚相适应,又达到了教育违法行为人的目的。这种“执法+普法”的融合实践,源自李宁总结的“三同步工作法”:巡查同步普法、办案同步释法、整改同步传法。

两年来,经他督促整改的水事违法行为中,实现了100%当事人主动整改,这些违法人员经过教育引导,同时成为了“黄河保护义务宣传员”,法治意识如春潮般在沿岸涌动。

筑基:锻造法治护河的先锋

走进博爱河务局荣誉室,“水行政执法现场模拟演练比赛”一等奖奖牌与“年度法治政府建设优秀单位”的奖牌交相辉映。这些集体荣誉背后,是李宁带领团队的辛苦付出:每天开展法律条文学习,每周开展典型案例研析,每月总结倒逼执法规范。他主持制定的《博爱河务局水行政处罚流程》,将执法动作与具体法条精准对应,使案件办理周期缩短40%。

2025年春节期间,河南河务局开展打击黄河河道非法采砂专项行动,李宁身兼数职,既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了本单位管辖范围的值守巡查,保障了博爱沁河春节期间的水事管理秩序,又带领督查小组,对焦作辖区的沁阳、温县、武陟等地进行督查,每天行驶300多千米的路程,奔波于黄河、沁河滩区的各个重点区域,督查基层单位情况。

1744359590155.jpg

站在沁河堤防,李宁的水政巡查单兵装备里储存的近千条巡查数据,见证了他从青涩技术员到法治带头人的转变,他亲历了黄河保护法从纸上条文到治理实践的升华历程。两年来,他带领队伍巡河里程累计1.5万千米,推动整改问题隐患36处,所在单位行政执法考评连续三年位列前茅。

当问及感悟,这位大河卫士望着奔涌的河水说:“法律条文是静态的,但执行法律的人必须永远在路上。”从行刑衔接第一案的破冰,到博爱沁河水事管理秩序的稳定,这些发生在黄河岸边的法治故事,正在谱写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壮丽乐章。

在黄河保护法实施两周年的节点回望,李宁的实践印证着这样的真理:法治护河既需要顶层的制度设计,更离不开基层的创造性落实。当千千万万这样的执法者将法律精神注入每条河道,母亲河的安澜常清便有了最坚实的保障。(王鸽)



责任编辑:康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