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护航幸福河

——济源河务局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工作纪实

河南黄河网 http://hnb.yrcc.gov.cn 时间:2025-04-10

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实施,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两年来,济源河务局立足黄(沁)河防汛、工程管理、水行政执法、水资源管理等核心职能,以法治思维破难题、以法治手段抓治理、以法治精神促发展,在守护母亲河安澜、建设幸福河的新征程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筑牢法治防线  守护大河安澜

1744280723224.png

黄(沁)河防汛是济源河务局的“第一要务”。济源段黄(沁)河地处山区向平原过渡地带,防汛形势严峻。黄河保护法实施以来,济源河务局以法治化、智慧化、标准化为主线,健全“党政领导、防指统筹、河务支撑、部门协同、群防群控”的防汛机制。

压实责任链条。联合地方政府修订完善防汛应急预案,进行军地联合防汛勘察,组建完善了沁河克井、五龙口、梨林三镇群防队伍,提升重大洪水灾害联合应对能力,将防汛责任纳入法治化轨道,开展防汛法规专题培训,覆盖沿河镇村干群千余人次,推动“法定职责必须为”深入人心。  

强化智慧防汛。增设多处智能监控设备,对济源沁河金滩桥以下河道实行24小时实时监控,新建可视化自动水尺记录系统和根石监测报警装置,进一步提升了河道监管信息化水平。

夯实工程基础。对辖区内沁河堤防、黄(沁)河河道工程进行了普查。两年来,济源黄(沁)河安全度汛,法治护航下的防汛体系经受住了实战检验。

坚持依法管河 打造生态廊道 

1744280746014.jpg

济源河务局以黄河保护法为标尺,统筹工程管理、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推动黄(沁)河从“功能河道”向“生态廊道”蝶变。  

生态修复系统化。通过从“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宜居水环境、健康水生态、先进水文化、科学水管理”六大方面开展建设工作,实施了济源沁河生态保护与修复、滩区智能化监控等工作,积极改善和保护沁河滩区生态环境,沁河下游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沁龙峡千倾碧波,水质常年达国家二级标准以上,沁河(济源示范区段)被评为“河南省2023年度省级美丽幸福黄河”。

工程管理规范化。济源河务局坚持高标准推进工程管理工作,2022年成为水利部首批、全河首个所辖工程全部达标的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单位;2023年对大许工程班进行全面提质升级,“三基四化”创建工作以优异成绩通过验收;持续推进工程管理标准化,涵闸全面通过标准化评价。

景观提升人文化。依托黄河文化资源,建成“沁口清风”文化广场、黄河坡头护滩工程“凭栏观湖”景观点等特色节点,五龙口古代水利设施被列入首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将法治宣传与生态观光深度融合;举办“法润黄河”普法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实现“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治理目标。

强化执法刚性 捍卫河道秩序 

1744280775285.jpg

济源河务局以“零容忍”态度落实黄河保护法,构建“预防为主、惩防结合”的执法新格局。  

织密监管网络。推进水行政联合执法协作平台建设,形成河长办牵头,公检法、河务、水利等多职能部门联合执法协作机制,2023年至今开展跨部门联合巡查活动20余次。

建设服务型执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四张清单”制度。针对已审批涉河项目,规范开展事中事后监督工作,确保项目自身及河道行洪安全。

深化普法宣传。开展“普法宣传十一进”活动,在沿河村庄设立法治宣传栏,发放普法手册1000余份;针对重点企业、施工项目开展“送法上门”服务,从源头减少违法行为发生。  

精管水资源 激活绿色动能

1744280800750.png

济源河务局紧扣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要求,以法治手段破解“水瓶颈”,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严格取用水监管。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资源管理监督检查办法》为抓手,以保障沁河五龙口控制断面生态流量为契机,常态化开展黄(沁)河日常水资源监督检查,开展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专项行动,进一步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服务绿色发展。支持沿河农业灌区开展现代化改造工程,提升灌溉水利用系数,实现节水增效“双赢”。

两年来,济源河务局以黄河保护法为准绳,将法治精神融入治河血脉,用法治力量守护大河安澜。站在新起点,济源河务局将继续以法为纲、以责为楫,奋力谱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济源篇章,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泽被后世!(张涛)


责任编辑:来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