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奔流,不舍昼夜。此时此刻,黄河孟津段,桃林花开正艳,河畔鸟鸣啁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灵动画卷色彩斑斓。
今年4月1日,《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办法》正式施行,正值黄河保护法实施两周年之际,孟津河务局坚持依法治河,以法治为纲,以创新为翼,在防洪安全、生态修复、执法效能、文化传承等方面,展现了法治力量守护母亲河的生动图景,展示了该局守护黄河生态、保障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担当与作为。
防洪固堤筑屏障 法治保障“大河安澜”
防洪保安。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和防洪风险意识,严格执行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加强防汛信息化成果在防汛中的应用,提升防汛预警能力,为防汛安全争取更多主动。
工程夯基。高标准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所辖5处工程先后通过黄委、水利部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考核评价,工程管理水平取得历史性突破。持续推进一线班组“三基四化”建设,铁谢工程班顺利通过省局“三基四化”考核评价。
河地融合。通过开展幸福河湖建设,打造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平安黄河、健康黄河、美丽黄河、文化黄河、幸福黄河。黄河孟津段获评省级美丽幸福黄河,并入选水利部2024年幸福河湖优秀案例,为全省唯一入选案例。
执法亮剑显锋芒 法治锻造“护河铁军”
普法筑知。邀请省局专家在区政府常务会议上详细解读黄河保护法,围绕水事违法事件进行“以案释法”,重要宣传节点深入开展线上线下多样宣传,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联动执法。联合区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建立孟津黄河水行政联合执法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凝聚执法新合力打造水行政执法联防联控新平台。履职尽责开展“清四乱”及清河行动,深入排查整治“四乱”问题线索,辖区内百余项“四乱”问题全部销号。累计清除违章建筑14.5万平方米,清除鱼塘14800余亩,清除片林1260亩,拖离船只4艘。
能力提升。扎实开展省局“水行政执法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持续强化执法人员水法规理论知识学习。青年职工在水利部、黄委“法护黄河杯”知识竞赛中均获团体第一名;学法微视频获得黄委三等奖;在省局服务型行政执法“微宣讲、走基层”实战教学选拔赛获二等奖,同时还荣获孟津区依法治区工作先进单位。
精管优配强约束 法治护航“水润民生”
精管优配。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严格取用水计划管理,扎实开展水资源监督管理检查,要求辖区取水口按时报送年、月、旬引水计划,并及时将引水控制指标下达给管理单位。
法治清源 。坚持“四水四定”,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加强取水口取水监管计量,完成引水计量设施安装,督促区河渠事务中心利用灌区改造开展退水计量设施安装工作,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清流惠民。坚持防汛抗旱并重,密切关注农田旱情墒情,深入供水一线了解详细用水需求,及时优化调度指令,适时调整水量分配,做好闸门流量调控,保障灌区农作物灌溉用水需求,筑牢农业丰收“水根基”。
文化润河传薪火 法治浸润“黄河文脉”
阵地辐射。打造孟津黄河驿站、河长制公园等教育基地,通过法治廊道、宣传展板等形式,年均吸引万余人次参观,让普法“看得见、摸得着”。孟津黄河法治文化基地荣获全国法治文化宣传基地“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
品牌创新。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打造孟津黄河文化品牌,推动法治精神与黄河文化深度融合。创新打造“河之韵”文化品牌,组织开展“三关爱”、红色观影、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等活动30余次。
文脉赓续。黄河文化建设新添“两翼”,编印完成孟津黄河文化画册,建成孟津黄河文化展室。积极开展黄河文化研学合作,讲好黄河故事。孟津铁谢险工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黄河文化千里研学之旅”实践基地。
生态修复展新颜 法治绘就“绿色画卷”
黄河保护法实施两年以来,孟津黄河湿地得到极大改善,鸟儿纷纷到湿地保护区安家生活。据统计,目前保护区落户鸟类331种,珍稀鸟类黑鹳、小天鹅、白琵鹭等相继在保护区出现,15万余只鸟类在此栖息繁衍,其中鸟中大熊猫——黑鹳数量最多时达到95只,这一现象在国内极其罕见,滩区湿地成了鸟儿们生活、栖息的乐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证。
两载法治护河路,一曲安澜奋进歌。守护母亲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孟津河务局从未停止努力的脚步。(张航)
责任编辑:来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