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以下简称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两年来,原阳河务局紧扣“法治黄河”建设任务,以法治力量护航黄河安澜,书写了“法治润河、生态惠民”的生动答卷。
创新普法宣传载体 法治意识浸润民心
坚持“普法先行、润物无声”,构建多层次、立体化法治宣传网络。
阵地建设强根基。高标准打造“双井司法保护基地”,获评“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示范点”,成为法治文化新地标。更新“双井司法保护基地”,制作法治宣传展板63块,内容涵盖《黄河保护法》《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河南省黄河防汛条例》等法规,通过互动体验、典型案例展示实现寓教于乐。
创新普法形式,拍摄《一个把黄河弄丢的故事》《珍惜点滴方致远》《为有源头活水来》等短视频,分获水利部、黄委优秀法治作品奖;开展“法律十一进”活动45场,发放宣传手册23000份,举办“模拟河道执法”“黄河法治知识竞赛”18次,惠及群众3万余人。
学法用法全覆盖。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黄河保护法》5次,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法20次、网络答题15次、专题普法讲座5次,参与省、市局模拟执法演练3次。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节点,制作宣传版面、短视频、发放资料5万余份,推动法治意识深入人心。
重拳出击 法治利剑护航安澜
以“零容忍”态度强化执法监管,构建全链条闭环执法体系。
机制创新提效能。深化公、检、法、司协作“四项机制”,依法开展联合执法,合力实现“四乱”问题动态清零,开展“清四乱回头看”专项行动6次,布设高清摄像头,运用“无人机巡查+AI识别”动态监控重点河段,及时发现并处置问题线索。
典型案例树权威。2023年以来,开展河道巡查500余次、夜间打击非法采砂120余次,查处水事违法案件2起,移交公安机关1起,刑拘20余人,法院判刑1人。
适用黄河保护法立案整治“四乱”问题1处,清除“网红打卡点”违建3000平方米。对侵占防洪工程行为提起民事诉讼2起,法院强制执行拆除违建600平方米。
采砂管理规范化。促请县政府出台《采砂联防联控机制实施方案》,明确部门职责,形成齐抓共管格局。2023年10月获批大张庄采砂实施方案,派驻执法人员24小时监管,完善审批手续;2024年3月通过黄委验收,推动合法采砂有序运行。
精打细算 法治红线守护生命线
严守“四水四定”原则,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刚性约束强监管。安装智能计量设施,压减超许可取水量15万立方米。开展水调稽查30次,动态调整韩董庄闸、柳园闸、祥符朱闸引水订单14次,下达取水总量预警通知2份,保障用水精准调度。
生态补水惠民生。申请应急生态用水3153万方,向天然文岩渠补水2600万方,水质从Ⅳ类提升至Ⅲ类,沿岸农田灌溉得到保障。
地下水治理见实效。核查滩区地下水移交项目,首批筛选25个符合许可条件的农村生活用水项目报黄委审批,25年开展第二批201个符合许可条件的农业灌溉、工业用水报黄委审批。
协同共治 法治合力筑根基
深化“政府主导、河务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治理模式。
纵向联动聚合力。推动县政府建成黄河流域原阳段水行政联合执法协作平台,加强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等涉河职能部门协作联动,强化联合执法,形成执法监管合力;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形成打击涉河违法犯罪合力;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有效实现行政管理手段与刑事打击手段有效互补。
网格化治理。聚焦7个重点乡镇,采取"领导包片、部门联动、科技赋能"的工作模式,整合监管力量,实现巡查与执法无缝衔接,通过各部门紧密协作,有效预防制止各类水事违法行为。
社会共治添活力。开展保护志愿行动,组织干部职工植树造林、清理河道垃圾,同步宣传黄河保护法,招募“民间河长”巡河,营造全民护河氛围,实现生态保护与普法宣传双促进。
两载法治砥砺行,大河奔涌气象新。如今的黄河原阳段堤固业兴,法治力量正转化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站在新起点,原阳河务局将以黄河保护法为遵循,持续深化“法润黄河”实践,为守护母亲河安澜、绘就幸福河画卷贡献原阳力量!(薛麟龙)
责任编辑:康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