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黄河岸边,杨柳吐翠,水波荡漾。在孟州黄河法治文化基地,一群小学生正围在普法长廊的展板前,认真听孟州河务局普法宣传员讲解涉河法律知识。
“原来保护黄河有这么多法律规定啊!”云水小学的五年级学生王雨欣眨着大眼睛说。
这是孟州河务局开展普法宣传的一个生动剪影。
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以下简称黄河保护法)正式实施。两年来,孟州河务局以法治为笔,以实干为墨,在母亲河畔绘就了一幅生动的法治护河画卷。
普法队伍从“单兵作战“到“集团军出击”
“以前普法就靠我们几个水政执法人员,现在全局都是普法员!”该局普法宣传员们感慨的说道。翻开他们的工作日志,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两年来的普法足迹:3月“世界水日”进校园、5月防汛宣传进乡村、9月法治讲座进企业......
这样的变化源于该局构建的普法新机制。2024年以来,该局结合工会、工管、防办等部门,在全局每个科室都配备了普法联络员,并定期进行法治培训,组建起一支十余人的专业普法队伍。“我们就像一支普法集团军,有策划、有宣讲、有新媒体,各司其职又协同作战。”该局普法联络员笑着说。
在该局水政科,墙上挂着全年的详细普法计划。从领导干部学法计划到一线班组培训安排,从重要节点宣传到日常普法活动,都安排得井井有条。“领导班子带头学法是我们的传统。今年已开展中心组学法4次,组织网络答题3次,连门卫老张都能说出几条法律条文!”该局普法宣传员向我们介绍。
普法工作从“照本宣科”到“花样百出”
“同学们,知道在黄河边乱倒垃圾会面临什么处罚吗?”在化工镇某学校的课堂上,孟州河务局普法员的提问引发热烈讨论。她随即播放自制的普法PPT,用生动案例讲解法律条文。
这样的“花样普法”在孟州市已成常态。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大宣传节点,该局普法宣传员们都会结合当地沿黄乡镇实际情况,开展各式各样的“花式普法”:在涉河项目企业项目部开设“法治微课堂“、在沿黄乡镇集市摆起“普法宣传岗”、在社区广场发放普法宣传页等。
“最受欢迎的还是我们的普法宣传作品。”负责多媒体宣传的小杨打开手机,展示他们制作的普法宣传短视频。其中一条《孟州黄河青年的幸福河》用纪录片的形式,结合孟州方言,反映了该局水政执法人员的工作日常,点击量破万。“现在去村里执法,常有老乡跟我们说:‘呀!我刷到过你们的视频!’”
在黄河大堤上,记者遇到了正在游览孟州黄河法治文化基地沿黄村民。“这个翻转盘蛮有意思的,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很多法律知识!”她边说边演示,“看,连我这老太太都会用!”
执法工作从“开罚单”到“送服务”
“多亏你们提前指导,不然我们可就违法了!”某公司负责人握着执法人员的手连连道谢。原来,该公司计划在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厂房,施工前该局水政执法人员就主动“送法上门”,为其讲解了河道管理范围内施工的相关政策,还帮着完善了施工方案。
“这样的场景如今很常见。我们转变执法理念,把普法做在前头,让老百姓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该局水政大队潘队长说道。在他随身携带的执法包里,除了行政处罚的相关法律文书,还装着各类普法宣传彩页。两年来,他们已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20余次,涉河违法案件明显减少。
黄河岸边从“要我守法”到“我要护河”
夕阳西下,“河小青”志愿者们正在清理沿黄道路上的垃圾。领队的沿黄学校陈老师说:“学了黄河保护法才知道,守护黄河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像这样的志愿活动,今年已开展10余次。
在孟州沿黄乡镇化工镇,曾经的“垃圾乱倒户”老张如今成了村里的普法明星。他自编的普法顺口溜在村里广为流传。问起转变的原因,他指着手里的已经翻得卷边的黄河保护法说:“人家河务局同志一趟趟来讲解,咱再不懂法就说不过去了。”
漫步孟州黄河两岸,法治宣传栏、普法标语与自然景观和谐相融。该局水政科李科长站在堤防上眺望:“看,那边是法治文化长廊,这边是治黄名人苑。”她的话语中充满欣慰和自豪,“我们要让法治像春风一样,滋养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
在该局的不懈努力下,保护黄河的法治意识在民众心中生根发芽,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自发组织起来,参与到保护黄河的行动中,他们自发成立护河小组,定期巡查河岸,及时清理河岸垃圾,保护河岸生态环境。
此外,该局还与沿黄乡镇各个学校合作,将“普法进校园”纳入该局年度普法计划。通过创作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普法作品,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法治观念,了解保护黄河的重要性。
采访接近尾声,该局负责人表示,未来,该局将继续深化法治宣传,创新普法方式,让法治的春风吹遍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让法治的种子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黄河的明天更加美好。(姚爱珍 杨森)
责任编辑:康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