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黄河波光粼粼。温县河务局水政监察大队队员小刚开始了一天的巡查,他腰间新配发的执法记录仪在阳光下闪着金属光泽,就像两年来黄河保护法在这片土地上播撒的法治光芒。“现在每一步操作都要规范,这可是要存档的。”小刚认真检查着记录仪,话语里透着前所未有的底气。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实施,犹如春风化雨,两年来悄然改变着这条母亲河畔的点点滴滴。
深学细悟:让法治精神扎根心底
“这个案例很有代表性,大家看看适用哪一条款最合适?”在最近一次的“以案三释一促”研讨会上,授课人抛出的问题引发了热烈讨论。这样的案例研讨在温县河务局已成常态,干部职工们通过剖析真实案例,把枯燥的法律条文变成了生动的实践指南。
青年职工们的学习热情尤为高涨,为了备战黄委“法护黄河杯”黄河保护法知识竞赛,参赛队员们自发组成学习小组,利用业余时间切磋交流法律条文。“有时候吃饭都在讨论案例。”刚入职的小张笑着说,“我们几个把黄河保护法都快背下来了。”处处都能感受到“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玉兰亭故事会----法制篇
最受欢迎的要数“玉兰亭故事会”了,特邀当地法官作为嘉宾为全局职工开展黄河保护法专题讲座,通过法律视角和法治思维,结合日常工作深入浅出讲解黄河保护法具体条例,现场座无虚席,每个人都心无旁骛地聆听学习。
“现在办案,法律依据要找准,程序要规范,连文书格式都有标准要求。”一位基层执法人员坦言,“不学习真的跟不上时代了。”正是这种持续深入的理论学习,让黄河保护法的精神在温县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为依法治河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范执法:在实战中锤炼护河铁军
“这里是温县河务局水政监察大队,我们已接到群众举报,正前往指定地点进行初步核查,请保持通讯畅通。”对讲机中传来执法队伍领队坚定的声音,紧张而有序的气氛瞬间弥漫开来。
“请注意,根据《黄河保护法》第六十七条,禁止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现向你下达责令停止水事违法行为通知书,请你签收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听候我们的调查处理。”
温县河务局水行政执法模拟演练正在进行中。
水行政执法现场模拟演练
“以前处理违建案件总怕程序出错,现在闭着眼都能走完流程。看到咱们规范的执法过程,老百姓也越来越配合了。”通过持续的学习实践,温县河务局水行政执法人员已把法律条文和执法流程烂熟于心。在最近一次违建案件处置中,执法人员依据现场收集的证据材料,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案件登记、立案审批、现场勘验、调查询问,确保每一步都合法合规。
“法律学习不能停留在纸上,要落实到每一次巡查执法中。”温县河务局水行政监察大队队长在模拟演练上对队员们强调。如今,队员们在日常巡查中会随身携带法律手册,遇到问题随时查阅,这种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大幅度提升了基层执法人员的能力与水平,让黄河保护治理工作更加规范高效。
宣在广处:法治意识浸润百姓心田
周末,普法“口袋公园”里一群孩子正在参观黄河保护法宣传区。“妈妈,以后我们不能在河边乱扔垃圾了!”小朋友清脆的声音引来周围游客会心的微笑。
这个前年建成的“口袋公园”,已经成为温县宣传黄河保护法的重要阵地,其中设置了互动体验区、案例展示区、法律咨询台。“口袋公园”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着多部门协同护河治河的成效,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就能学到法律知识,提高黄河保护意识。
普法活动
“以前觉得黄河保护离我们很远,现在才知道,不往河里倒垃圾、不破坏堤防草木,都是在保护母亲河。”附近村民李大爷的话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两年来,温县河务局组织开展的“法律十一进”等活动,让黄河保护法深入乡村、社区、学校、医院、企业等地,累计覆盖群众一万六千余人次。在温县某砂石厂中,负责人指着墙上新挂的采砂经营法律风险提示标牌说:“现在我们签合同前都要先问问河务局,可不能碰法律红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温县创新建立的水行政联合执法试点平台,让县检察院、法院、生态环境局、河务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参与到黄河保护工作中来。“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实现了信息共享、案件共商、执法联动。”县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通过该平台联合查处的违规占用河道案件,就让相关部门的公职人员深刻认识到:“黄河保护不是河务局一家的事,而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暮色四合,黄河水泛着金色的余晖。温县河务局机关的灯光依然亮着,水政大队队员正在整理当天的巡查记录;河畔班组里,值班人员仍守着监控随时留意黄河水情;法治文化苑的宣传栏前,三三两两的居民驻足观看。黄河保护法实施两周年,法治的种子已在温县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正如那奔流不息的黄河水,法治的力量正汇聚成守护母亲河的磅礴合力,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着新时代的人水和谐新篇章。(祝枫熠 王雨琦)
责任编辑:康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