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黄河生态廊道,水鸟翩跹掠过法治宣传标语,飞花纷扬轻拂普法宣传栏,沿黄群众茶余饭后热议着最新出台的《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办法实施》......这一幕幕生动场景,正是豫西河务局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的最好注脚。
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如春雷破晓,为母亲河永续发展注入法治动能。两载光阴荏苒,豫西河务局在283千米豫西大地铺展出一幅“法治护河、生态惠民”的壮美画卷。
普法先行 凝聚全民护河共识
该局始终将普法宣传作为落实黄河保护法的先手棋,构建起“线上+线下”“机关+基层”“干部+群众”的立体普法网络,答好普法宣传三道加法题。
普法先行
“专业+社会”,整合力量提质效。紧扣“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水法规主题宣传活动。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定期邀请专家领导、党校老师等进行法治宣传和宣讲。
“菜单+订单”,精准普法入民心。根据沿黄群众需求有针对性开展基层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大鼓唱水法、普法三句半、表演文艺节目等形式将法治黄河“好声音”传的更广、更响、更接地气。以“法治文化+黄河文化”融合模式为基础,依托济源五龙口、孟津铁谢、吉利白坡法治文化教育基地等载体,通过沉浸式普法体验、趣味知识竞赛等形式,让法律条文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护河指南”。
“线上+线下”,互动宣传效果佳。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普法活动受众面,深入推进法律“十一进”宣传工作。两年来,累计发放普法手册5万余份,悬挂条幅60余条,展出宣传版面70余块,沿黄群众法治意识显著增强,形成了“人人知法、人人护河”的浓厚氛围。
铁腕执法 筑牢依法护河防线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于严格执法。该局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打击各类涉河违法行为,建立“日常巡查+专项整治+智慧监管”三位一体执法体系。一方面,坚持常态化河道巡查,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坚决消存量、遏增量,推动“四乱”问题动态清零,实现“四乱”问题清理整治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另一方面,在全局范围内开展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始终坚持紧盯不放、露头就打,发现一起,查处整治一起。同时借助无人机、监控系统等智能化设备,精准查找河道管理范围内水事违法行为,多处涉河项目远程监控接入单位信息化平台。
铁腕执法
执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严格执法的背后,是对法律的敬畏和对群众利益的守护。
协同联动,构建流域治理共同体
协同联动
该局深化“河务+公检法司”协作机制,与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山西河务局、济源市人民检察院、三门峡市河长制办公室等两省五地十三个单位建立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从“单打独斗”变为“攥指成拳”,形成工作合力。辖区内已建立7个水行政联合执法协作平台,实现直管河段水行政联合执法协作平台全覆盖,初步形成“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联防联控联治执法合力,通过联合巡查切实维护豫西黄河河道良好水事秩序。
科学施策 统筹水安全与高质量发展
科学施策
该局以法治为引领,科学管理水资源,强化防汛工程建设,为黄河流域的安澜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严格落实取水许可管理制度,以法治手段推进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加强日常监管,加大违规取用水行为查处力度,不断优化服务,保障地方用水需求,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基础支撑。深入推进豫西治黄一线“三基四化”建设工作,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建设,通过数字孪生水利、“互联网+监管”等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豫西黄河保护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大力推进河道工程和堤防标准化建设,防洪工程体系日趋完善,更新迭代洛阳黄河防汛应急预案和防洪预案,落实防汛料物和防汛队伍,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应急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实现了豫西黄(沁)河岁岁安澜。
两年来,豫西河务局以法治为桨,以实干为帆,在黄河保护治理的征程中破浪前行。黄河奔腾不息,法治护航不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豫西河务局将继续以黄河保护法为准绳,深化流域综合治理,厚植生态法治根基,以实际行动践行“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庄严承诺,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毛丹贵)
责任编辑:来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