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河道是行蓄洪水的重要空间,一旦河道堵塞,势必增加洪水泛滥的风险,严重威胁两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正值汛期,行洪河道就是生命通道。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汛部门要高度重视,彻底清除河道行洪障碍,有效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守住防洪安全底线。
因河道行洪不畅导致堤坝溃口的教训不少,让人警醒。一些河道多年不来水,处于干涸状态,非法侵占河道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妨碍河道行洪安全。连续降雨后,从河道上游裹挟下来的树木、生活垃圾等漂浮物也会随之增多,那些建在河道内的阻水建筑物加剧壅水,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畅通行洪河道,要下重拳,把工作做得更严更细更准。比如,一些妨碍河道行洪问题往往是头天刚检查完,隔天又如旧,等到洪水来了再紧急清理,十分被动。汛期,洪水随时可能发生,要以“零容忍”态度迅速排查整治,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闭环管理,发现一处、清理一处、销号一处。要充分发挥河长作用,用好“河湖长+警长”“河湖长+检察长”机制,强化立案查处,加强行刑衔接、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扎实推进“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依法清理所有阻水建筑物、构筑物,对非法侵占河道屡教不改者予以严惩。
防汛,不仅是职能部门的事,也需要社会公众密切配合。不侵占河道,还河道以畅通,是公民的责任,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责任编辑:来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