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嘱托十年间 黄河“郑”展新画卷

——郑州河务局十年工作发展纪实

河南黄河网 http://hnb.yrcc.gov.cn 时间:2022-10-10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泽被中原的生命之河。

党的十八大以来,治理保护母亲河的使命从关注河流本身的“维护黄河健康生命”,蝶变为建设关注人本的“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一代黄河人肩头的担子何其重大、何其光荣。

奔腾而来的黄河水自巩义市杨沟进入郑州辖区,“悬河头、华北轴,百川口、万古流”,郑州在整个黄河流域城市中,在整个黄河文化中,不论是地理方位,文化积淀,还是治理作用,发展作用,无疑处在最关键、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

防洪患,岁岁安澜;护生态,共谋发展;兴文化,讲好故事——郑州河务局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树立起“郑州标杆”,擘画出崭新画卷。

安澜:“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夏末秋初,晴空万里。漫步在黄河花园口,这里曾经是1938年国民党部队扒口决堤的发生地,后来又见证了新中国人民治黄的壮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只要花园口发生每秒1万立方米以上的洪水,几乎都要决口泛滥。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花园口发生过每秒1万立方米以上的洪水12次,却是次次安澜。

如今的花园口,蓝天白云,绿树青草,鸟儿飞掠,河面广阔,一派祥和。站在标准化堤防上极目远眺,大河奔流,岸边郑州黄河人仍在紧张忙碌地防汛备汛。在春夏秋冬的四季流转中,他们以永不懈怠的行动书写大河担当。

笔落长河,积蓄起筑梦安澜的融合动能。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黄河防办主任由市防指常务副指挥长担任,地位得到前所未有提高;全面推广“1+N”“巩义抢险模式”,以此为基础形成“政府主导、应急统筹、河务支撑、部门协同、群防群控”的黄河秋汛防御工作机制,获得各级领导高度肯定。近年来在受疫情影响、财政极度困难情况下,地方政府投资连年增长,提供有力资金、物资保障。38.2公里靠河工程永久照明通电亮灯,办成了过去没想过也不敢想的大事;黄河滩区、工程通信信号全覆盖,解决了多年以来一直想干却未干成的一大难题。

笔落长河,筑造起坚不可摧的安全堤坝。近十年来连续实施两期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新建续建控导工程5.64千米,作为“上拦下排,两岸分滞”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河段河势得到了进一步控制。改建黄河大堤堤顶道路,郑州辖区60公里堤顶道路宽度由6米增加至8米,有力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确保防汛抢险车辆畅通稳定。

笔落长河,淬炼出迎难而上的黄河铁军。烈日高悬,水波荡漾,人影绰绰,嘹亮的号子声、隆隆的机械声融成一曲动听的黄河谣,这是2022年河南黄河防御大洪水实战综合演练的场景。近年来郑州河务局组织专业机动抢险队参与综合演练20次,捆抛柳石枕等传统治河技艺跨越时空,与现代化机械抢险技术交织相融,不断推动郑州黄河防汛抢险能力再提升。从实战中走来的郑州黄河人,在泥土里摸爬滚打,在防汛一线战风斗雨,十年间累计完成辖区工程抢险1744次,圆满完成了调水调沙、防御历史罕见暴雨与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下游最严重秋汛等防汛任务。这支逆行而上的黄河铁军是护佑大河安澜的最闪亮星光。

生态:“黄河之滨也很美”

时序中秋,暑气渐散。行至黄河之滨,铁桥横卧、游船穿行,不同品种的树木、不同颜色的景致、不同名称的地被,形成一条绿色的飘带;眼前的黄河宁静蜿蜒,如母亲温柔的怀抱,包容着城市的喧嚣;景随步移,公园、广场、小游园、雕塑景观等星罗棋布,形成了水天一色、诗情画意的滨水空间。

三年来,身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的郑州河务局统筹推进河道整治、滩区治理、生态廊道建设等,沿黄生态发生深刻变化,黄河正逐步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沿黄生态廊道成最美风景。郑州市沿黄生态廊道工程布局“两脉、三带、四区、多节点”,郑州河务局依托“窗口”优势,开门治河,在确保不影响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属地政府出资,河务部门运行管理沿黄生态廊道70公里。沿堤而行,临河处林下清杂后干净清爽、遍植花草;两侧堤肩,云杉、巨紫荆、娜塔栎、美国红枫等成树列队挺立、一段一景;3米宽的彩色步行道和6米宽的骑行道上游人如织,“共建共享共赢”打造的郑州黄河标准化堤防生态景观线升级版已然成型。

除了助力郑州沿黄生态廊道建设跑出加速度,郑州河务局还积极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借力政府支持,多处“网红打卡点”悄然产生:黄河观景台上观黄河奔流,砌石文化墙旁留个印记,马渡险工处摆个造型……在抓好生态工程建设的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强化生态保护养护及环境整洁工作,累计完成植树85.44万株,高标准打造“银杏大道”、“樱花大道”“最美红枫堤防行道”等,将黄河美景与城市紧密相连。

协同治理推进高质量发展。2017年6月,郑州市审议通过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郑州河务局应时而动,成立推进河长制办公室。按照属地政府统一部署,全面整治完毕郑州市辖区内非法采砂场;参与“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拉网排查黄河河道“四乱”问题295个,已全部完成整改。

冲锋号已经吹响,治理黄河攻坚战进入深水区。郑州河务局与各成员单位相互配合,强力推动绿盾行动、清河行动、黄河湿地保护等一系列综合整治行动,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和矛盾突出的难点问题。河湖治理“见河长”“见行动”“见成效”,滩区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微信图片_20220928160919.jpg

南裹头沿黄生态廊道

文化:“讲好‘黄河故事’”

母亲河不仅把最壮美的风光留在了中原,还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

“请各位想象下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河洛交汇处。黄河水浊,洛河水清,两河交汇,清浊分明!河洛交汇处形成的一条弯弯曲曲的水线,青黄相接,迷离不定,就如八卦图中的阴阳鱼……”在郑州河务局“治黄工程我来说”模拟实景讲解比赛现场,激情的解说、飞扬的音乐,让观众们身临其境,聆听治黄工程背后的故事。

一部治黄史,半部黄河史。治黄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而治黄工程文化又是治黄文化关键组成部分,环环相扣、相互依存。对此,郑州河务局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全面梳理郑州黄河文化资源,点线成面打造郑州治黄文化矩阵,精彩绽放、成绩斐然。

立心铸魂,以“4+2”治黄文化平台建设为“路线图”,多途径探索利用巩义神堤河洛汇流华夏文化、荥阳桃花峪黄河中下游分界线自然文化、惠金花园口治黄成就文化、中牟万滩——九堡传统防汛抢险非物质文化资源,努力建立黄河号子传承队伍、传统防汛抢险技术展示队伍,目前已完成80%任务总量。

文以化人,主动打造六支黄河文化创新团队,位居全河前列;以治黄工程文化内涵挖掘为突破点,发表《走近郑州治黄工程  品五千年华夏文明》系列文章,打通治黄主业与文化和谐共生“关键点”。

展示形象,在河南黄河范围内首家成功创立“郑州黄河记忆”实体项目品牌,独立设计制作品牌文创产品;为第一批15个“郑州黄河记忆展示点”设计制作室内、户外专属标志牌,社会反映良好。

和而不同,扎实推进“郑州黄河文化研究发展中心”建设,积极与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中心和文学院等单位、高校沟通协调,搭建起河地交流互鉴“连心桥”。

秋日暖阳下,文化之光在此荟萃;神堤控导工程旁,河洛汇流,涌至天际;楚汉争霸,灼灼其华,桃花峪控导工程俯身锁大河;九龙将军处,镇河铁犀吼,人民治黄成就展示还看今朝花园口;凭栏观河景,文化广场游,马渡险工华丽蝶变展新姿;千年龟宝地,乾隆赐御碑,杨桥险工话沧桑;防汛屋里黄河记忆诉往事,万滩险工焕新颜……

微信图片_20220928160911.jpg

马渡黄河文化公园

谆谆教诲,催人奋进。这十年收获的累累硕果,都将化作筑梦幸福的基石,托举起黄河国家重大战略的高质量实施。未来,郑州黄河人将继续积极把握机遇、努力践行使命担当,为“黄河宁,天下平”的歌谣传唱不断、为幸福河的美好蓝图早日实现,贡献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闫嘉慧 海涵)



责任编辑:康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