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为翼 智护黄河

——焦作黄河无人机飞行大队赋能治黄新实践

河南黄河网 http://hnb.yrcc.gov.cn 时间:2025-11-24

当无人机如同银鹰般掠过焦作黄(沁)河上空,高清镜头实时捕捉河势工情,三维数据精准采集回传,一场以科技为翼、实干为基的治黄革新正在焦作黄河之畔生动上演。2025年,焦作河务局紧扣“以创新驱动治黄实践、以实干守护黄河安澜”工作主线,创新组建焦作黄河无人机飞行大队,用“空中视角”破解治黄难题,以“科技赋能”激活治理效能,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考卷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创新答卷。

破局・聚智:锻造“空中尖兵” 筑牢创新根基

焦作黄河河道蜿蜒曲折,堤防战线绵长,传统人工巡查面临着效率低、覆盖窄、风险高的现实困境。面对治理痛点,焦作河务局以“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启动无人机飞行大队组建工作。秉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的原则,在全局范围内开展多轮选拔考核,筛选出15名兼具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的骨干力量,组建起一支精干的“空中尖兵”队伍。

为让队员快速形成战斗力,该局构建了“全周期、立体化”培训体系,邀请技术专家开展设备检修、河道巡查等实战技巧专题授课,学习三维建模、倾斜摄影等业务场景应用。同时,建立“日常训练+定期考核+实战练兵”的培养机制,通过模拟复杂天气、复杂地形下的飞行任务,锤炼队员“精准操作、应急处置、高效作业”的硬本领。

规范是安全高效运行的前提。该局制定了《焦作黄河无人机飞行大队管理规范》,从人员资质、设备管理、飞行安全、数据保密到任务流程、成果应用等方面作出全面规定,明确“飞行前报备、飞行中监控、飞行后复盘”的全流程管控机制,为无人机作业装上“安全阀门”。

实战・攻坚:巡河护堤“加速度” 彰显科技威力

无人机飞行大队组建以来,始终以“服务治黄实践”为导向,高质量完成各项急难险重任务。调水调沙期间,无人机飞行大队启动“全域覆盖、重点聚焦、实时回传”的巡查模式,无人机按照预设航线升空,对河道主流线变化、滩区漫水、工程出险隐患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高清影像通过专网同步传输至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在屏幕前即可“全景式”掌握河势工情。

在水行政执法中,无人机化身“空中取证官”,对非法采砂、违规搭建等涉河违法行为进行远距离拍摄取证,解决了传统执法“取证难、易对抗”的问题;在工程巡查中,通过定点环绕、放大拍摄等功能,精准排查堤顶路面裂缝、堤坡冲沟、护岸块石松动等细微隐患,实现“早发现、早处置、早消除”;在河势查看中,利用高空视角全景记录河道演变过程,为河势分析、预案制定提供了直观可靠的影像资料。

辐射・共进:技能下沉“强根基” 凝聚治黄合力

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一线、提升整体治理效能。为此,该局创新实施“大队队员+一线人员”技能辐射计划,以“会操作、能巡查、善应用”为目标,构建“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程赋能”的技能推广体系。针对一线巡查人员的工作特点,该局精心设计培训课程,采用“理论授课+现场实操”的模式,由无人机飞行大队队员担任“兼职讲师”,手把手传授无人机操作技巧、安全规范、数据处理等知识。

培训中,讲师们结合一线巡查实际,将复杂的技术原理转化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实操技巧;在现场实操环节,按照“分组练习、一对一指导、模拟实战”的方式,让学员们在真实场景中锤炼操作技能。技能的下沉不仅减轻了一线人员的工作强度,更显著提升了巡查质效,让治黄工作的“神经末梢”更加灵敏。

从组建专业队伍到深耕实战应用,从技术创新突破到技能全面辐射,焦作黄河无人机飞行大队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这项创新工作不仅破解了传统治黄工作中的诸多难题,更彰显了焦作河务局“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实干守护安澜”的责任担当,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展望未来,焦作河务局将继续秉持创新实干的工作作风,持续深化无人机在治黄工作中的应用,探索无人机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提升技术水平,让科技之翼在治黄实践的征程上飞得更高、更远!(乔楠楠  张兴源)



责任编辑:康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