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汛”而动践初心 勇担使命保安澜

——原阳河务局2025年黄河防汛备战工作纪实

河南黄河网 http://hnb.yrcc.gov.cn 时间:2025-07-03

当第一缕阳光刺破空气中的晨雾,当母亲河在原阳段张开臂弯,在这片土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把黄河的安危刻进心间,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堤坝,用生命守护着岁岁安澜——他们,就是原阳治黄人。

烈日下的“生死战场”

五月的黄河岸边,汗水一滴滴落在石头上,在这片被太阳炙烤的土地上,战鼓擂动,一群“守护者”正用行动书写着属于他们的誓言,他们就是原阳河务局应急抢险技术小组。在“应急使命-2025”系列防汛演练中,这支防汛铁军以“宁可备而无汛,不可汛而无备”的坚定信念,以“号子震天响、铁臂稳如磐”的协作精神,在酷暑中挥汗如雨,在实战中淬炼精兵。

“大堤筑的高又宽诶”“嘿!”“堤身硪实坚又坚!”“嘿!”原阳县防汛演练现场,“嘿呦”的号子声与木桩入土的闷响此起彼伏;平原示范区演练场,烈日下队员们的汗水顺着安全帽檐滴在土工布上,古铜色的脖颈与反光的土工布构成一幅流动的剪影,每一次用尽全力都像在跟洪水较劲。封丘大宫演练场上,抢险队员们与挖掘机默契配合,汗透的橙色救生衣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不远处,尹恒正不断移动,调整着无人机镜头,指尖在操控杆上翻飞的动作,像在弹奏一首无声的战歌。

这不是普通的演练场,而是与时间赛跑的“生死”课堂。每一次挥汗如雨的演练都是与洪魔的提前较量。当布满老茧的手编织安全防线,当黝黑的脸坚定地目视前方,当两代人的汗水滴在同一根木桩……他们既传承着祖辈留下的抢险绝活,又大胆尝试着新技术新方法,让古老的治河智慧焕发新生。在这里,防汛不是纸上的预案,而是他们脚下坚实的步伐,是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庄严承诺!

攥指成拳的联合力量

“过去防汛是独角戏,现在咱们也要唱起‘大合唱’!”原阳河务局负责人在防汛动员会上坚定表示。

近年来,原阳河务局依托自身优势,主动作为,积极探索与地方政府共建共管新模式,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今年,原阳县防指以应急、河务、水利为骨干组建6个防汛指导组,将33个乡镇的防汛力量拧成一股绳。专项督导组带着问题清单下沉一线,从滩区迁安预案到群众迁安救护路线,每个细节都反复推敲。防汛仓库里,编织袋、铅丝网等物资码放得整齐有序,确保原阳黄河安全度汛。从河务部门单兵作战的“点”,到跨部门协同联动的“线”,再到全面防汛铺开的“面”,联防联控、共建共享的治河管河新局面逐步形成。

在防洪坝上,村民老王摸着码放的整整齐齐的备防石:“以前发大水,家家户户拿门板堵,现在早把堤坝修得像铜墙铁壁。”当专业力量与群众智慧交融,守护黄河就变成了有温度的约定。

青春在岸边绽放

三月春风拂过黄河滩,一场特殊的“选兵”行动在原阳河务局悄然展开,15张年轻的面孔快速集结,组成了一支“尖兵”战队。他们中有扎根基层十九年的“老黄河”,有刚走出校门不久的青年职工,平均年龄35岁的队伍里,跳动着最鲜活的治河热血。

正午烈日下,挖掘机驾驶舱温度飙升至45℃,90后队员鲁显达却咬着牙在狭窄的堤顶练习,汗水浸透的工装后背结出盐渍地图。这支队伍在毛庵控导工程班快速集结,按照“有险抢险、无险练兵”的原则开展实操演练和专业技术培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邀请人武部教官开展军事化训练、委托专业机构培养大型抢险设备操作手、聘请抢险专家现场授课,逐步培养成一支“人人懂抢险、人人会抢险、人人会操作大型机械设备、人人会无人机查险”的“特种部队”。“我们不是在培养普通职工,是要锻造能驾驭传统抢险技术和现代治河技术的‘全能战士’!”原阳河务局负责人表示。

如今,这支队伍的“战绩表”上刊印着令人振奋的数据:31次成功处置险情、3人考取大型机械操作证书、3人考取自卸车驾驶证书……更珍贵的是,他们用青春重新定义了“原阳治黄人”的模样。

铸大河丰碑,止洪涝之殇。从人工巡查到智慧防汛,从单兵突进到群防群治,变的是技术手段,不变的是黄河人骨子里的担当。原阳黄河人将一如既往,坚守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着力做好黄河防汛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奋力谱写黄河保护治理新篇章。(曹春茜 王超 赵晨霞 张悦)



责任编辑:康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