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保护治理的征程中,工程管理是守护安澜的关键防线。然而,长期以来,武陟第二河务局管辖区域面临着诸多工程管理难题,诸如近堤村庄段管理难度大、矛盾纠纷多、工程边界不清晰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黄河防洪安全与生态健康。面对这些挑战,该局以破局的决心、创新的举措,全面打响工程管理难点治理攻坚战,努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深入调研 精准识别问题症结
“知不足而后进,望远山而力行。”
为全面摸清工程管理现状,找准难点痛点,该局组建了由技术骨干、管理专家组成的调研小组,深入一线开展拉网式排查。大家沿着蜿蜒的黄河大堤,对每一段堤防工程难点进行细致勘查,详细记录工程设施的运行状况、存在问题以及周边环境影响因素。同时,广泛征求一线职工、沿岸群众的意见建议,从不同视角收集问题线索。
经过为期7天的深入调研,共梳理出工程管理难点治理问题24项,涵盖堤肩整修、堤坡整修、界埂整修、险工坦石坡整修、违章种植、违章侵占等多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该局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精准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积极借鉴其他兄弟单位先进的工程管理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创新,为后续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多方协同 凝聚强大治理合力
工程管理难点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配合。该局及时打破部门壁垒,强化科室间的协同联动。工程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治理方案与技术指导;水政监察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破坏工程设施、违章侵占河道的违法行为;养护公司负责全面施工,确保施工质量。此外,还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力,鼓励新入职大学生积极加入工程管理难点治理工作中,形成了全局上下齐心协力抓治理的良好氛围。
在明确问题症结后,该局立足长远、统筹规划,制定了《工程管理难点治理三年行动方案》,确立了“一年攻坚突破、两年巩固提升、三年全面达标”的总体目标,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分步实施”的原则,以2公里综合整治为起点逐步开展,各部门拧成一股绳,集中精力向前推进,确保了难点治理工作的高效有序推进。
部门联动协调违章建筑拆除
长效管理 巩固治理工作成果
“行百里者半九十。”
工程管理难点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如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防止问题反弹,成为摆在全体干部职工面前的重要课题。
该局及时制定完善了一系列工程管理制度与标准,涵盖工程巡查、维修养护、安全监测、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明确管理流程与责任分工,实现了工程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加强日常巡查与监督检查,建立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跟踪督促整改落实情况。同时,强化考核问责,将工程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对工作成效显著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进行严肃问责。
此外,还积极开展黄河工程保护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宣传栏等形式,向沿岸群众普及黄河工程保护知识,增强群众的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黄河工程管理的良好氛围。
经过不懈努力,该局在工程管理难点治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曾经的管理难点逐渐转变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为黄河安澜与流域生态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该局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持续深化工程管理难点治理工作,不断提升工程管理水平,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徐雷 任明杰 董震)
责任编辑:康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