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组 大作为

——沁阳河务局打造“经济型班组”工作侧记

河南黄河网 http://hnb.yrcc.gov.cn 时间:2023-03-31

  班组兴则基层稳,基层稳则事业兴。一线班组是河南黄河最基层、最基本、最艰苦的生产管理组织。近年来,乘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东风,河南沁阳河务局努力克服疫情、暴雨和秋汛等不利因素影响,不断探索一线班组建设新模式,紧紧围绕构建河南黄河保护治理“1562”发展格局,积极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发展种养业,打造“经济型班组”。

1.jpg

  该局共有4个一线班组,人数均在5人左右,就这样的小班组却在沁阳沁河大堤的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他们在做好日常养护等工作的同时,都十分重视经济发展。该局党组为鼓励职工利用现有资源创收,为班组购置了养殖、种植技术书刊。职工坚持因地制宜,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合理寻找经济发展路径,各有招数,各具特色。

探索“花经济”

  “现在不用出远门,开车20分钟就能赏花,实在太方便了。”沁阳沁河附近市民高兴地说,今年新种的油菜花田让他们大饱眼福。

  阳春三月,沁阳沁河马铺班组后面的大片斜坡地油菜花迎来了盛花期。微风吹过,金浪涌动、花香袭人,前来踏青的游客如同置身于山水画中。油菜环境适应能力强、种植管理方式简单、成本亲民,满目金黄的油菜花,不仅扮美了沁河大堤,也是今年沁阳河务局探索增加基层职工收入的新路子。

  该局推广有利于原生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的整地措施,采取土壤生草增加有机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法,推行生物、物理防治措施,药肥使用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和《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等标准要求,确保产品优质安全、堤岸水土流失减小、面源污染降低和河流水质改善,生态环境改善。该局还计划待油菜花花期过后,种植其他适宜季节的鲜花,争取一年四季可以看到鲜花盛开。

  通过做足“花经济”,该局班组逐步探索形成了“春观油菜秋赏菊”的路径,将吸引附近游客来大堤观光打卡。待“五一”劳动节前后,饱满的油菜籽压弯花枝,榨油机将轰隆隆地响起来,热乎乎的“液体黄金”就能汩汩地顺着导管淌出来。“一亩油菜产能约为240千克,按照50千克的菜油籽能榨16.5千克菜油的比例计算,一亩地能榨75至80千克油。”马铺班组的职工算起了一笔油菜花的经济账。“现在的游客更注重‘体验式消费’,相比在超市里购买菜籽油,他们更愿意在赏花的同时购买这种菜籽油,还能带动我们其他农产品销售。”出油后,油菜的使命还没有结束。榨干的枯饼,可以作为天然有机肥撒在地里,它们能迅速发酵腐烂,提高土壤有机质。今年,马铺班组一共养了20箱蜂,蜂蜜年产量可达200多千克,班长李建刚信心满满地说:“今年随着油菜花越种越多,游客量不断增加,我们蜂蜜的订购量也随之增多,更有不少老顾客在微信上跟我提前预定。种花加养蜂,绝配!”

  菜—花—油—蜜,一片油菜花不断创造着财富效应,让基层职工心花怒放、轻松“揩油”、生活甜如蜜。

深挖“庭院经济”

  沁阳河务局认真抓好班组管理,院外院内都不放松,有效利用班组院内空地,组织大家利用闲暇时间,开辟“沁河菜园”,让广大干部职工吃上自己种的绿色无公害瓜果蔬菜,班组食堂很多食材实现了自产自用,还经常给机关食堂无偿供应。“沁河菜园”不仅让职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惬意,还进一步增强了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李建刚自学种植养殖技术,带领班组职工打造集蔬菜、果树种植、禽畜养殖为一体的生态基地。生菜、黄瓜、豆角等10余种蔬菜,90多颗果树,成为一道最美丽的风景。26只山羊、蜜蜂等成为他工作之余的“老伙计”,既丰富日常生活,也增加经济收入,班组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2.jpg

3.jpg

  水南关班组紧邻沁阳市区,他们依托区位优势,开展鸡鸭养殖,面向城区销售,取得了不错的效益。他们还根据市场情况调整规模,白凤乌鸡、蛋鸡、鹅养殖数量减少到200只,增加兔子70只,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4.jpg

5.jpg

  单位发展是职工幸福的源泉,只有经济发展了,职工才能享受发展带来的更多成果。在建设“幸福河”的新征程中,沁阳河务局将下非常之功,用恒久之力,争先进位,加压奋进,力争沁阳治河事业更出彩!(文 图/王正君 余子夏)


责任编辑:来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