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走遍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在郑州、济南、兰州三次召开座谈会,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黄河以占全国2%的河川径流量,支撑着全国12%人口、17%耕地的用水需求。对于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来说,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更是意义重大。黄河水务集团作为黄河岸边的国有供水企业,是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者,也是共同守护者,参与大河之治,见证大河之变。
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总水量的49%来自三江源地区的高原湿地、冰川融水,黄河水有着天然的优质基因,是最圣洁、最干净的水源。曾几何时,污染、断流让这条母亲河伤痕累累。近年来,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黄河水质实现历史性突破,到今年,黄河实现了连续26年不断流;黄河干流连续三年全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流域优良水体比例连续两年超过90%,持续向好的水质指标为沿黄两岸供水安全提供了坚实基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近年来,河南出台《河南省美丽幸福黄河示范河段建设实施方案》《河南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举措,多方施策发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在“净水入黄河”工程方面,河南省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省已排查出12696个排口,已基本完成溯源,整治完成率为96.3%。目前,河南省已创建无废景区、无废工厂、无废社区等“无废细胞”3014个。黄河干流河南段水质连续5年达到Ⅱ类,7个河段相继入选“河南省2023、2024年度省级美丽幸福黄河”。位于河南洛阳与济源之间的小浪底水库,是黄河下游的“总阀门”,多年来小浪底库区水质稳定达到Ⅱ类,为河南、山东两省提供了优质的供水水源,保障了城市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需求。2025年1-5月,小浪底水库连续5个月达到地表水Ⅰ类水质标准,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实现全面提升,一河洁净的黄河水正将源源不断的幸福水,送到千家万户,送到田间地头。
“黄河水质的持续改善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源头活水,让城乡居民生活能够用上‘优质水、放心水’。”黄河水务集团生产技术负责人表示。多年来,黄河水务集团专注服务于黄河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供水项目投资与建设、生产运营管理,在黄河岸边建设起一座座沉沙蓄水设施,犹如散落在黄河岸边的一颗颗蓝宝石。黄河水务集团坚决扛牢国有供水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利用黄河“水”资源,做好黄河“水”文章,全力打造“全链条水服务专家”品牌,持续跟踪黄河原水水质变化,确保生命水安全、政治水稳定、经济水高效。
引黄河之水,解民生之忧。黄河水务集团积极助力巩义市缓解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之困,改造已有水源厂巩义水厂,调配黄河水、伊洛河水两种水源,蓄水池分区供水,同时满足城乡居民与工业生产用水需求,黄河水源优先用于巩义市城乡居民生活用水,让“放心水”滋润百姓美好生活。2023年11月,巩义市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顺利通水,每年为巩义市城乡居民供水达2200万立方米。该项目在供水模式上,采用城区辐射镇区、镇区带动村组的模式,保障农村群众与城市居民享受到同质、同服务的供水待遇。通过构建“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的城乡一体化供水格局,全面提升水资源配置、水处理设施等基础保障能力,彻底解决城区和周边群众的用水难和饮水安全问题。
“现在自来水直接烧开喝也没有异味,泡茶特别香。”家住巩义城区的市民李女士对水质变化感受明显。第三方检测数据显示,巩义黄河原水水质持续稳定保持Ⅱ类。在制水环节,巩义自来水厂采用市政供水行业最先进的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有效去除水中各种微量有机物和异味物质,使自来水口感更加甘醇。
吉利水厂是黄河水务集团运营的一座黄河水源深加工直供水项目,为中石化河南炼化公司提供稳定的生产用水供应,年供水量约700余万立方米。近年来,采取了更换泵船、沉沙池清库容、泥浆泵冲淤等方法后,黄河高含沙期间水质改善明显,且全年正常保供,未出现断供情况。水质的大幅提升,对推动炼油化工企业降本增效,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项目正在二期扩建中,作为中石化河南炼化公司百万吨乙烯项目的配套工程,日供水规模将达10万立方米。
大河汤汤,昼夜不息。从头越为者常成,新征程行者常至。“正确认识、准确把握河南黄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机遇,是我们谋划发展战略、制定发展策略、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考量。”黄河水务集团负责人话语坚定有力。黄河水务集团正踏着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节拍,在持续深化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行动中,在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黄河美丽指数提升时,以增强人民幸福感为目标,让水活起来、畅起来、清起来、净起来,为建设美丽河南提供坚实水安全保障。(贾明敏 梅宝)
责任编辑:康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