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中共党员,河道修防工高级技师,2005年12月退伍后扎根兰考黄河一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极致匠心和无私奉献,彰显了对黄河的忠诚和热爱,连续多年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多次荣获省部级荣誉,成长为水利事业青年高技能人才。
初心如磐,矢志不渝护安澜。杨杰将个人理想与黄河安慰紧紧联系在一起,坚定不移地守护着母亲河,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至上”的使命担当。多年来,他潜心钻研治黄业务,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2021年,黄河发生罕见秋汛,他冲锋在前,指导4批群防骨干、民兵和退伍军人编制铅丝笼网片、提升抢险技能本领,为一线抢险工作提供了充足补给和抢险力量,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沿黄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工作中,他善于学习钻研水利工程知识,积极参加河道应急度汛工程和引黄渠首闸建设,以及治黄一线“三基四化”“五级四线”建设等,在上级组织的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从一名初级工快速成长为单位最年轻的高技能人才,连续3届被评为“黄委首席技师”“河南河务局首席技师”。
匠心独运,技术创新显身手。杨杰勇于进行生产技术创新,针对工程管理、防汛抢险中遇到的种种难题和挑战,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研究、实验、总结,成功研发坝岸险情感知装置、限高杆碰撞报警装置、无人机远程图传、物资智能检索平台、信息化综合平台等。作为第一完成人,拥有弹力式弧形树木刷白器、倾角式水深探测杆、PLC远程控制式限高杆碰撞报警装置等科技创新成果获奖30余项。他坚信“钻研破万难,科技护安澜”,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探索新的技术方法和创新路径,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研究》《试论黄河防汛工作中存在问题与对策》《黄河流域水沙变化趋势分析及原因探讨》等专业论文14篇,为黄河防汛抢险和水利工程建设丰富了资料。
薪火相传,培育英才筑未来。杨杰明白,只有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才能确保治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他善于带徒传艺,2011年以来,先后受上海水务局、京津冀水务系统、山西河务局、山东河务局等单位邀请,作为教师授课百余期,加之为当地群防队伍和黄河一线职工开展业务指导,共培训防汛抢险技术技能骨干万余人次。2016年以来,他获评黄委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首席技师并创建首席技师工作室。在“培、练、赛”和“传、帮、带”的培训模式下,一批青年治黄技术骨干迅速成长,先后晋升为技师、高级技师,60余人次获得省部级荣誉,成为水利事业建设的中流砥柱。杨杰领衔的工作室也被评为河南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舍小为大,幸福河建设“孤勇者”。谈起家庭,杨杰惭愧地表示,对不起父母、妻子、两个女儿。作为黄委青年技术技能骨干,一名退伍不褪色的“老班长”,他时刻做好日夜奋战在治黄一线的准备。在防汛抢险现场,他往往无暇与家中过多联系,父母身体欠佳,两个女儿还小,当听到女儿喊爸爸的声音,他总会湿了眼眶……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杨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担当、奉献的含义,始终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来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