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河南日报:信息化装备让黄河防汛“耳聪目明”

河南黄河网 http://hnb.yrcc.gov.cn 时间:2024-02-21 来源:河南日报

1708473703062.jpg

□本报记者 刘晓阳 本报通讯员 王静琳

2月17日,沿着黄河大堤郑州段一路走来,记者不禁感慨,信息化装备正在让黄河防汛“耳聪目明”:

靠河工程上矗立着一座座监控设施,全天候“注视”着脚下的黄河;河岸35米高空的“天眼”系统,2.5千米视距,厘米级精度;机舱里停靠的巡查预警机,自动换电、自动飞行,一次巡查30千米黄河;河边的自计水尺,6分钟自动上报一次水位;大堤上停靠的移动监测车,随时待命,到抢险一线执行监测、照明任务……

“这些设备都是‘小花间(小浪底至花园口区间)无控区暴雨洪水监测预警系统一期项目’(以下简称‘小花间项目’)建设的监测感知系统,后台还建有应用支撑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三大系统的海量数据汇集于手机端的河务通APP(河南黄河智慧管理平台)和电脑端的‘四预’一体化平台。”该项目负责人张弛介绍。

打开河务通APP,张弛边看边说:“今天整个黄河河南段有2200人在线,85个工程靠河,158人进行了现场巡查,上报了309个巡查日志。每天的险情大小、出险原因、抢护方法、石料来源等信息都有详细记录。”

接着,张弛又打开笔记本电脑,登录“四预”一体化平台,轻点屏幕,即可调取查看河南黄河全域气象、水情、雨情、工情实时动态。“一旦进行洪水预警,系统会自动给出防守重点、防守策略、防汛预案、洪水影响范围、滩区迁安救护建议,并通过‘固定+移动’监测点视频显示防守现场画面,多维度为会商决策提供支持。”

一个APP,开启“掌上巡河”时代;一套系统,为河南黄河防汛装上“最强大脑”。河南“重金”投入黄河防汛,缘于对严峻形势的研判和未雨绸缪的应对。

黄河河南段历来都是黄河防洪的重中之重。而在小浪底至花园口区间,仍有1.8万平方千米的区域无水利工程控制,区间洪水峰高、涨势猛、预见期短,严重威胁河南滩区近百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小花间项目于2022年12月立项,2024年2月底将初步建成上线试运行。“该项目的建设意义重大。一是可以丰富监测手段,扩大重要点位的监测范围,是河南黄河‘五级四线’全覆盖的有效补充;二是通过搭建数据平台、地理信息平台、模型平台,形成功能强大的数据底座;三是通过搭建防汛业务应用平台,使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加速河南黄河数字化转型。”张弛很有信心地说,“未来洪水什么时候到?重点防御部位在哪里?影响范围有多大?各单位应该如何应对?诸如此类问题,平台会回答得明明白白。”


来源:《河南日报》(2024年02月21日 第 04 版)



责任编辑:康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