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 | 张慧玲:以河为家的“大河儿女”

河南黄河网 http://hnb.yrcc.gov.cn 时间:2023-05-11

1683876483590.jpg

汛期临近,最近几天濮阳黄河河务局第一黄河河务局职工张慧玲格外忙碌,电话、微信的声音不断响起。

今年3月,张慧玲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面对这一荣誉,这个看似外表柔弱、实则内心坚毅的“女战士”告诉记者:“只是在本职岗位上干了些平凡的事。”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这项荣誉是对她不忘初心三十载、隽永年华献黄河的最好诠释。

黄河安澜离不开一代又一代黄河人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奋斗。1991年,刚毕业的张慧玲来到南上延控导工程班从事河道修防工作。推车运石、拉柳做埽、编铅丝笼、拌砂浆……这些活,她二话不说就和男同志一样肩扛手搬。凭借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拼劲,在入职的第一年,她就成为年龄最小、工龄最短、资历最浅的先进职工,治黄人敢于奋斗、敢干敢拼的黄河精神在她身上得以延续。

为提升防汛能力,快速融入治黄队伍,张慧玲常常白天虚心请教老黄河、老前辈有关防汛知识和经验,晚上挑灯夜战,刻苦钻研防汛书籍。经过不断地学习和磨炼,她从一名普通女工历练成了勇挑大梁的防办带头人,成为上级领导防汛的参谋。

2011年,青庄险工突发重大险情,四道坝相继出现猛墩猛蛰,出险体积高达2800立方米,直接威胁着渠村东滩19个村庄、1500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接报险情后,她火速赶赴现场察看出险情况,组织人员制订抢险方案,第一时间进行抢护。在烈日和暴雨下,在泥泞坝岸上,汗水、雨水、泥水糅合在一起,她的脸被晒得脱了皮,嗓子也已沙哑,饿了以泡面充饥,困了以石头为靠枕,经过十几日连续奋战,险情得到了控制,确保了工程安全和滩区安全。抢险结束后,领导和同事们都被她身上的那股不怕吃苦的拼劲征服,送她“铁人”称号。

每一个急、难、险、重的危急时刻都能看到她的身影。2014年的防御大洪水演习、2015年的焦集护滩工程抢护、2016年大规模群防演练、2021年罕见秋汛洪水防御,她沉稳冷静地指挥抢险,成为众人抢险的主心骨。高度的责任感、娴熟的业务技能和顽强的工作作风,让她一次次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用青春和汗水守护着母亲河的安澜。

常年守护在黄河岸边,风吹日晒让张慧玲脸上留下了抹不去的红斑,超负荷工作让她腰椎严重受损,早早落下了腰疼的毛病,但她从未因此耽误过工作。

从坚守阵地的一线职工到肩负责任的防汛主任,再到如今承上启下的办公室主任,张慧玲始终不忘“黄河安澜”的初心。岗位的变动对她来说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白天一边学习提高工作能力,一边处理各种繁杂事务,晚上下班后,她还要耐心照顾患有罕见病的儿子,等把儿子哄睡之后又加班加点梳理工作思路,整理会议材料、精心修改文稿,她就如一部拧紧发条的机器高速运转着,常常工作到凌晨而不自知。

一寸丹心图报“河”。回想30余年的工作历程,张慧玲没有辜负作为黄河儿女之情。五一前夕,记者在濮阳第一河务局黄河文化展览馆见到了张慧玲,从黄河濮阳河段的历史变迁、历代水患情况到濮阳第一河务局在防洪保安澜、防洪工程建设与管理、依法治河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她如数家珍。

值得一提的是,在黄河文化展览馆荣誉榜上,张慧玲和她大哥都是黄河水利委员会劳动模范,兄妹俩同获这一殊荣在全黄河都屈指可数。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日夜守护着黄河,为了黄河安澜,为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张慧玲任劳任怨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站在黄河边,看着黄河水静静地流向远方,张慧玲感觉特别踏实。

(记者 彭爱华 通讯员 杨振威)



责任编辑:康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