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柳为媒 河山情深

河南黄河网 http://hnb.yrcc.gov.cn 时间:2025-03-31 来源:黄河网

3月26日下午,一场主题为“河山新柳”的植树活动在开封黄河“林公堤”举行。来自新疆哈密的666棵“左公柳”经过千里跋涉,从天山脚下移栽至黄河之畔。

1850年1月,65岁的林则徐专门绕道长沙,在湘江舟中与左宗棠会面。两人围绕边疆治理与国家命运与前途进行了历史性的对话,此后改写了中国西北边疆的历史,史称“湘江夜话”。

位于“林公堤”西起点的“河山对”雕塑,形象地再现了这一历史场景。

参加新时代水利廉洁文化座谈会的代表们挥锹铲土、拎桶浇水,在雕塑两侧分别栽植下3棵“黄河柳”与“左公柳”。新植的柳树,实现了林则徐与左宗棠两位民族英雄跨越千里、穿越百年的“河山对话”。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145年前,左宗棠屯垦植柳收复新疆。为了纪念左宗棠,这些生命力顽强的柳树被人们称为“左公柳”。

“新疆哈密市此次赠送的666棵‘左公柳’,其中有6棵是胸径20厘米、树龄10年以上的成树,还有660棵胸径1厘米、树龄1年左右的幼苗。”开封第一河务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说,6棵成树分别栽植在“林公堤”的西起点和合龙处,660棵幼苗也已完成移栽,目前在柳园口工程管理班育苗基地内进行适应性培育,待培育1年以后,将分隔种植于“林公堤”上。

“林公堤”入选首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与林则徐治理黄河的事迹息息相关。林则徐一生正直清廉,被百姓誉为“林青天”。1841年,黄河开封河段大堤决口后,林则徐因虎门销烟被贬谪,在发配新疆途中接旨襄办河工,奉命率众在这里修筑堤坝,在治理黄河的历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

“我们组织这场特别的植树活动,希望以这批‘左公柳’为媒介,将新疆与内地、黄河与天山紧密相连,让这些带着特殊使命与希望的柳树,扎根黄河岸畔,赓续河山正气。”中国水利廉洁文化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

黄委高度重视黄河文化和廉洁文化建设,在水利部党组坚强领导下,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水利部纪检监察组悉心指导下,组建研究机构,搭建“3+3+N”廉洁文化研究体系,规范推进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打造了一大批廉洁文化教育阵地,联合编写出版《河山正气——中国治水代表人物廉洁故事》图书,打造“镇水神兽”系列廉洁文创产品,对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发挥了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河山焕绮,春风骀荡。回望黄河大堤这条绿色生态长廊,“林公堤”上的“河山新柳”正迎风飞扬,见证着新时代水利廉洁文化的新活力。(记者 陈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