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的文明:穿越千年的治水智慧
——读《大国治水》后有感

河南黄河网 http://hnb.yrcc.gov.cn 时间:2024-09-03 来源:《黄河 黄土 黄种人》

杨  帆

这是一部经略江河,从学者角度阐释对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宜居水环境、健康水生态、先进水文化、科学水管理深入思考的作品。

这是一部纵观古今,从史学家角度展示人类特别是中华民族生存繁衍因水而兴演进史的作品。

这是一部视野宏阔,从战略角度着眼国家长治久安、全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而提出真知灼见的作品。

水兴则邦兴,水安则民安。《大国治水》就是这样一部站在人类生存发展的历史高度,讲述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宏大的治水史并引导后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纪实作品。

《大国治水》的作者翟平国身处水利部门,长期从事水利工作,从一名水利工作者的视角,以水作为生命之源和文明之基,深刻探讨了水与人类文明发展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书中指出,从古至今,无论是在农耕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还是后工业文明时代,水都是支撑民族生存、国家发展、文明延续的关键要素。书中通过梳理人类数千年来改造江河、利用水资源的历史进程,生动地阐述了“善治国者必先治水”的治国理念。同时,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为基本脉络,站在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针对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全景式回顾了近年来我国在水灾害防御、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可喜成就。

但治水从来都不单纯是技术概念,重要的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方法、什么样的思想理念治水。治水不仅要对当下的人类有利,还要对未来的人类有利;不仅要对人类有利,还要对水本身、对整个生态系统、对大自然都有利,这才是治水的完整意义。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深入剖析了治水的哲学思想和历史演变,结合丰富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展示了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应对水安全挑战的经验和教训,以及这些经验和教训对当下的启示。书中详细描述了古代水利工程的伟大成就,如都江堰、灵渠等,这些工程不仅在当时起到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而且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成为人类智慧和勇气的象征。同时,作者也不忘提及近现代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在水利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如三峡大坝的建设不仅有效控制了长江流域的洪水,还为中国的电力供应和航运提供了重要支持;南水北调工程解决了华北地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展现了中国在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上的决心和能力。作者还特别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治水中的重要性。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中国开始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这一背景下,治水不再仅仅关注经济效益,而是更加注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这种转变体现在许多方面,如推行河长制、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污染防治、拯救地下水、倡导“海绵城市”新理念等。

作者对数千年的治水历史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今天的治水,不是对自然一味的征服,而是对水的合理利用;不是对自然的无度索取,而是对水资源的有机整合,是对生态的系统性保护。可以说,科学的决策、科学的开发利用,对于保障国家水安全至关重要,以敬畏之心面对自然江河,向自然河流作出一些让步,把人类与水的冲突最小化,才能臻于天人合一的和谐之境。

一直以来,我国水资源形势严峻,频发的洪涝、干旱灾害使得当下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旱不得、淹不起。水生态恶化日益严重,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愈加突出,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不仅在中国,治水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治理水患、科学配置水资源历来都是人类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消耗量急剧增长,再加上人为浪费,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现实问题之一。水短缺、水污染等水危机已成为制约各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站在全球水危机和保障国家水安全的战略高度,作者现实客观地呈现出中国水资源和治水的纷繁状况,深刻揭示了治水在当代中国乃至当今世界的重要战略地位。告诫人们,只有人水和谐共处,才能维护和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阶段、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征途上,我国又将重塑怎样的“水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支撑?又将以怎样的“水策略”,为全人类永续发展提供科学有益的借鉴?作者在文末对未来的治水之路进行了展望。他指出,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中国乃至全球将面临更加复杂的水安全挑战。因此,必须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防洪减灾能力,保护水生态环境,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还需要加强教育,提高公众的水资源意识,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治水的良好氛围。

北宋张载的《横渠语录》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所传递的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水利工作者,理应继前贤之志,为天地疏经脉、为江河定安宁、为百代兴水利、为万世送甘霖,让人类重新审视自我,回归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江河更加安澜、山川更加俊秀、家园更加美丽而奋斗。

也正如作者所讲,“大国治水就是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不再遭受波涛汹涌的水害,不再面对干涸难熬的旱灾,不再为有河皆污的现实担忧”。在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下,完成中国的治水大业并为世界作出样板和示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责任编辑:康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