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号子:沿黄人民的劳动法宝

河南黄河网 http://hnb.yrcc.gov.cn 时间:2023-02-17 来源:中国水利报社

作者丨张元一

黄河号子是我们的先民在与洪水的抗争中,一起劳动、共同协作,渐渐形成有一定节奏、一定规律、一定起伏的曲调。

黄河号子是劳动号子的一个分支,实质上是一种在紧张、繁重,需要协作和指挥的集体劳动中喊唱出来的民歌。从号词来看,内容多取材于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地方戏曲等,地域性文化特色非常明显。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号子在黄河岸边传唱不息,成为沿河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可谓沿黄人民的劳动法宝。

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工种,黄河号子也相应分成诸多类别,大体上分为埽工号子、河工号子、船工号子、硪(wò)工号子与抢险号子。

1676623536834.jpg

埽工号子是河工捆抛柳石枕时为统一力量喊出来的号令,需要在最短时间内靠河工有节奏的爆发力,将数吨重的树枝包裹着石头的混合体推入到大河中的出险位置。

船工号子是黄河船工在操作船只与风浪搏斗时喊唱的号子。根据操作环节的不同,船工号子又分为拨船号子、行船号子、推船号子、拉篷号子、爬山虎号子等。

硪工号子是沿河群众修堤筑坝时,用硪夯实顶部时喊唱的号子。硪工号子名目繁多,大多是根据其使用架势得名,有一掂一打节奏缓慢的老牛号,有沾地就起动作急促的流星号,还有节奏更加舒缓的定板号……

抢险号子则是黄委职工和沿河群众从事打桩拴绳、捆枕拉绳、推枕入水等抢护险情时喊唱的劳动号子。据老一辈河工讲,黄河南岸的劳动号子分为流星号、老牛号、定板号、荤腥号、巧挖号五种。其中,流星号简洁明快,老牛号则气定神闲,定板号先慢后快,荤腥号是男人间相互揭短逗乐,巧挖号以豫剧、道情的唱腔即兴现编的号词,特别是最后一个字的甩腔,很有韵味。

1676623571082.jpg

黄河劳动号子作为一种民间口头艺术,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70年代以前,在紧张、繁忙的黄河抢险一线,在河道、堤防水利设施修建工地,常常可以听见高亢激昂、此起彼伏的号子声。

然而,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改变,黄河号子的生存土壤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今,黄河防洪工程建设的技术手段已发生了质的变化,传统的抢险场面和修堤筑坝的方法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还能准确记住黄河号子内容和喊唱方法的老一代河工已屈指可数,很多号种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新一代治黄工作者中,听过黄河号子的本就不多,感兴趣并会唱的更是凤毛麟角。黄河号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面临“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

值得庆幸的是,当前整个社会开始重视保护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更是全社会的共识。

近年来,包括黄河水利委员会在内的相关部门正在加大对黄河号子的保护传承弘扬力度。黄河号子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渊源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