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

——焦作河务局深入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综述

河南黄河网 http://hnb.yrcc.gov.cn 时间:2022-11-08

1.jpg

黄沁河交汇处

  河南省焦作市地处黄河中下游结合部、黄沁河交汇处,黄河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境内有万里黄河第一观的嘉应观、悬河兴利第一渠的人民胜利渠首、人民治黄以来首次堤防堵口的沁河大樊堵口、黄委首次机械化自建的大型工程沁河杨庄改道工程、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孟州黄河文化苑、中国首个黄河文化之乡武陟县等。

2.jpg

大樊决口合龙现场

3.jpg

1984年沁河杨庄改道工程全面完工后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焦作河务局切实扛起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历史使命,立足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奋力推进黄河文化建设取得新突破,成效显著。

克服困难 抓好保护传承弘扬的规划落实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必须搞好可持续性规划。2019年9月,焦作河务局成立黄河文化研究室,印发《焦作河务局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工作方案》,配合焦作市政府制订了《焦作市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三年工作计划(2020~2022)》,认真编写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十四五”规划,并纳入焦作市高质量发展规划。三年来,焦作河务局统筹谋划,明确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实施路径,扎实推进,确保了黄河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讲好黄河故事 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一是开展黄河治理历史研究。焦作河务局2020年拍摄制作《万里黄河在焦作》形象片,全面展示焦作灿烂的治河文化;把黄河治理的精彩瞬间纳入画册、绘成邮票,2020年8月14日,举办了《万里黄河在怀川》珍藏邮册首发仪式;2020年4月,《焦作黄河志》编撰启动,2021年5月出版发行,该书荣获焦作市2021年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第一名;2021年《焦作河务局2021年罕见长汛实录》出版,真实、生动再现2021年黄沁河罕见长汛;深入挖掘焦作黄河故事,组织编写的《风云怀川——河南黄河故事焦作卷》将于2022年底出版。

4.png

 《焦作黄河志》图书

  二是保护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焦作河务局配合河南河务局完成《黄河流域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研究》课题,这是中国水利政研会推荐并首次入选中国政研会项目课题立项名单的课题,也是全国水利行业唯一入选中国政研会2022年度委托研究课题;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黄以来,发生在武陟的重大历史事件,以纪录片的形式,挖掘沁河大樊堵口、人民胜利渠建设、沁河杨庄改道、1982年沁河洪水等典型事件的精神内涵,讲述人民治黄的丰功伟绩;建立沁河大樊堵口纪念广场,重温人民治黄以来黄河上第一次堤防堵口的历史记忆。

5.jpg

沁河大樊堵口纪念广场

  三是治河工程与黄河文化深度融合。焦作河务局依托沁河杨庄改道纪念亭,建设武陟治河文化展览馆, 2020年被水利部认定为首批治黄工程与黄河文化融合示范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孟州黄河文化苑区、沁河杨庄改道纪念亭2021年被黄委认定为首批治黄工程与黄河文化融合示范工程;收集治黄老物件,打造焦作通信博物馆,让治黄工作中的老物件继续散发耀眼光芒,成为黄河文化发掘、保护的典范。

6.jpg

杨庄改道纪念亭大门


7.jpg

孟州黄河文化苑入口

河地融合 促进黄河文化大发展

  一是联合温县、孟州市(县)政府,以温孟滩移民安置区为依托,结合孟州黄河逯村控导至温县黄河大玉兰控导沿线防洪工程,打造生态景观,为党员干部参观践学、生态旅游、马拉松比赛等提供平台。

  二是联合焦作文旅、史志等部门,将黄河文化和焦作的山水文化、太极拳文化、怀药文化、移民文化、名人文化相结合,把文化和生态融合起来,把保护和利用结合起来,为焦作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能量和智慧。

8.jpg

共享太极

  三是积极融入“黄河文化千里研学之旅”项目。在黄河文化富矿区武陟县,建设御坝黄河文化研学营地。与嘉应观、人民胜利渠一起为打造黄河北流故道研学路线提供了丰富的研学资源。

深耕黄河文化 让焦作“黄河故事”更精彩

  今后一个时期内,焦作河务局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突出地域特色,完善蓝图,分阶段实施搞好黄河文化建设。

  一要强化顶层次设计。该局整合企业与业务部门的力量,成立黄河文化研究发展公司,用市场化方式动作黄河文化建设项目;组织骨干力量,依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梳理重点任务,明确目标方向,着力构建起焦作河务局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体系。

  二要认真开展黄河文化研究。该局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挖掘人民治黄以来,在重大险情抢护、重点工程建设、重大技术创新中涌现的劳模、先进人物,弘扬黄河精神;认真编制《焦作黄河文化遗产抢救性调查保护名录》,摸清黄河文化遗产的基数,设置各类标志、介绍牌,根据不同类别进行分类保护;组织编写《焦作黄河简史》和所属各县(市)黄(沁)河志;创新工作思路,以厚重的黄河文化为内容,借助新媒体时代的多元表达方式,让黄河文化“活”起来、“立”起来。

  三要打造沿河黄河文化景观带。该局规范沁河杨庄改道、大樊堵口纪念广场、丹河口等景观建设。搞好北围堤抢险纪念苑、沁河文化展馆和大玉兰控导工程、东安灌注桩工程文化景点建设,搞好沁河2003年抢险纪念纪念广场、白马沟文化景观建设。

  四要河地融合促进保护传承与弘扬。该局积极推进永济渠渠首发掘与研究,将黄河文化与大运河文化进行融合;多措并举传播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号子”等文化品牌;重点配合推进焦作黄河历史文化集中展示中心、黄河水文化博物馆、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馆建设,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积极融入“黄河文化千里研学之旅”项目,为研学路线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研学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的颁布施行,让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有了法律保障。焦作河务局将继续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己任,让焦作“黄河故事”更加精彩。(方祖辉 杨保红)


责任编辑:来小飞